? ? 蘭州石化有許多工程建設都有她們的貢獻;大乙烯橋架會戰的日子里,她們曾挑戰極限,輪班操作,每天只休息四五個小時,創造出30天完成橋架500噸的記錄; “聚丙烯”、“300萬噸柴油加氫”、“5萬立方制氫”、“ 十二街住宅樓”等項目架設的縱橫交錯的電纜橋架、安裝的低壓電器柜,這些產品零部件的表面處理大多都出自她們之手。
? 這個班組自成立以來就有著良好的傳統——堅守和責任。記得 20年前,有一名可敬可愛的老職工,為了讓電鍍槽液達到必須的溫度,每天早早進廠,班里其他人員到齊的時候,鍍槽已經準備就緒;別人下班了,她還要檢查完廠房的設備設施,關好水、電、汽、風等管線的閥門后才離開廠房;任務緊急時,經常吃住在廠里,由于長期的勞累,在離退休還有半年的時候生病去世了。
? 老人走后,賀**師傅自覺地承擔起這份重任。賀師傅退休了,付**師傅又做起了給鍍槽加溫的準備工作。女工們就是這樣一代又一代地傳承著、堅守著。她們感人的事情還不僅僅如此,女工李**,在一次加班后半夜回家的途中不慎從自行車上摔下,四根肋骨產生不同程度的骨裂,俗話說,傷筋動骨一百天,而她聽到班上人手少,只休息了一周,就又回到崗位進行電鍍橋架的工作;班里最年輕的劉*今年也已經39歲了,和其他的女性一樣,在家里她承擔著教育孩子,照顧老人的重任,在工作中是表面處理班的班長,操的心更是比別人多,除了正常的工作,生產計劃是否落實需要她協調、排放廢水是否達標需要她檢查,加班加點是經常的事,她那嬌小的身體常常穿梭在廠房、污水處理裝置和實驗室之間;為了改善操作環境,減輕勞動強度,她帶領沒有學歷優勢,更沒有年齡優勢的姐妹們,一遍一遍地翻著圖紙工藝,一次一次地做著實驗……由于在試驗銅排鍍錫工藝方面成績突出,被蘭州市授予“攻克技術難關班組”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