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最大的愿望是啥?當然是賺錢了。但是賺錢這個事兒,麒軒也是個小白,所以也不能給大家指點什么。不過,兩千多年前,太史公倒是給我們留下過這么一本賺錢的“武林秘籍”,它就是《史記·貨殖列傳》。雖然簡書上早已有前輩對它進行了各式各樣的拆解,但是單從個人賺錢這個角度,我覺得我們還是值得來把這篇文字重新咀嚼一次的。
跟太史公學賺錢(一)
-1-
在一切賺錢活動發生之前,我們必須要正確認識財富的意義。麒軒是80后,和很多80后一樣,我們這代人的父母都是以安定平穩為人生第一追求的,所以他們并不是很主張去獲取工資以外的更多收入。
但是如今這個社會已經不一樣了。孔子曾經說過:“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就是說,在一個有道的國家里,如果你貧窮且地位低下,是應該感到羞愧的;如果在一個無道的國家,你卻擁有富貴,那么你應該感到羞愧。
很顯然,在如今這樣一個物質豐富、社會繁榮發展的時代,如果還生活在貧窮之中,那么我們就應該為自己感到羞愧。因為這是個人無能的表現,這是對父母多年來供養我們學習的那些知識的褻瀆。
所以,在外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賺取更多的錢,并不是一件讓人覺得羞愧的事。而且,即使我們已經獲得了穩定的生活,也不代表我們就不可以進一步地去追求更多的財富。太史公也叮囑我們,不要忘記我們努力工作的意義——“賺取財富”:
賢人深謀於廊廟,論議朝廷,守信死節隱居巖穴之士設為名高者安歸乎?歸於富厚也。
-2-
別總去質疑富人的人性,首先要考慮是不是自己窮。太史公說:
凡編戶之民,富相什則卑下之,伯則畏憚之,千則役,萬則仆,物之理也。
就是說,凡是編戶的百姓,會對比自己富十倍的人低聲下氣;對于比自己富百倍的,就會覺得懼怕;對于富自己千倍的,就會為之使役;對于富自己萬輩的,就會成為人家的仆從,這是事物的常理。
所以,我想說的是,人面對財富要低頭,這也是事物的常理。
我們常常會聽到這樣的故事:某人自己致富了之后遇到老同學,或者是故鄉兒時的伙伴,于是帶他們去吃了一餐飯,花銷對于這些故人來說有些不菲。于是過了不久,某人過去的朋友圈中,或者是家鄉父老中,便流傳開此人喜歡裝,喜歡炫富,瞧不起人之類的流言。
或者,我們會聽到這樣的故事:某些人因為自己的努力富起來之后,故舊找他借錢或者幫忙被斷然拒絕,于是得不到幫助的人會大罵那些發達的人為富不仁,人情淡漠。
當然,類似的故事還有許多種,但是根本就是一個:窮人在富人面前,覺得自尊受到了踐踏。
但其實,并不是富人的人性有多差,其實只是因為你窮。如果真的說誰的人性更差一些,當然是那些整天只知道抱怨,甚至裝作清高地看不起富人的窮人。
財富不均衡的流動會形成社會階層,這些都是自然法則造成的。人會對財富低頭,這是因為財富形成的不同的階層能夠給人帶來的勢能不同,所以這并不可以用來衡量人性的優或劣。當然,不同的高度就會得到不同的視野,同樣單位時間的產出不同、消費自然也不同。窮人,因為眼界太小,所以自然是無法理解富人的思考模式。
如果從自然規律角度來說,一個甘愿成為窮人的人,如果幸運則會一生成為財富金字塔的基石被富人抽血,如果不幸則會被“物競天擇”的自然法則消滅。因為不良的人性最終會被自然拋棄。
所以,如果下次你又想發作,對富人進行謾罵,何不先閉上嘴,想想自己是不是太窮呢?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