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周杰倫唱的歌挺好聽的,我很愛聽”。
媽媽們:“不好好學習,聽什么歌呀。做追星族,都是學習不好的學生才做的事情。”
孩子:“我愛聽歌和唱歌,并不代表我就是追星族,就算我是追星族,也不代表我就沒出息。您什么意思啊?總把我想得那么差!”
媽媽:“怎么,我說的不對嗎?你是學生,學生的本分就是把學習搞好,成績要是不好,你就是追多出名的明星,也沒有會看得起你!”
孩子:“學習學習,我看我要是書呆子您就滿意了!”
一般來說,孩子進入了青春期,父母也就步入了中年,這個年齡的父母,由于工作,生活壓力很大,面對孩子往往會心急氣躁,經常會忍不住向孩子發火,而這個時候的孩子,恰好是叛逆情緒最突出的時候,父母的方式稍有不當,他們就會產生抵觸與對抗的情緒,這對平衡親子關系及開展正常的家庭教育,都是十分不利的。
許多父母都感慨,孩子越大越難管,什么事兒都喜歡與自己對著干,比如說,你讓他看書,他偏要玩游戲。你為她燒了最喜歡吃的菜,他又偏說現在喜歡吃另一個菜。當他挑燈夜戰苦讀的時候,你關心的去問候幾句,他不僅不感激父母的這種關懷之情,反而呢,嫌你麻煩,嫌你打擾了他學習,讓你快點離開。于是父母有些納悶,孩子怎么都這么沒良心呢?
其實不是孩子變得沒有良心了,而是他們正經歷著成長中特殊時期——青春期,這個時期的孩子最明顯的特征就是反叛。
父母應該明白,孩子的叛逆有時只是他們自己的心理同生理狀況在作戰,他們的身體已經長大,這讓他們自己覺得有足夠的力量可以離開父母獨立,而經濟上,他們依舊需要依靠,這就迫使他必須留下,于是呢,這兩種力量經常的打架,叛逆的孩子就這樣產生了,孩子在同父母爭吵之后,他們往往會偷偷的用眼角看家長,看家長的有沒有被氣壞。
反叛與對抗是孩子在成長過程當中必然要經歷的反映,然而這種情緒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是十分不利的,有對抗傾向的孩子,常把自己擺在與他人對你的位置上,既不利于人際關系的良好發展,又容易在心理上產生孤獨寂寞感。
假如這樣的情緒十分嚴重,在得不到正確的引導及糾正,就很容易使孩子養成畸形的性格,對抗,會讓他對任何人都不滿意,會讓他們以惡劣的態度對待周圍的同學或者老師,會讓他們失去朋友,而沒有了正常的交往的圈子。反過來又會加重他們對周圍人的敵對態度,這是個惡性循環的怪圈兒,一旦踏入。則很難走出來。
所以我們做父母的,必須重視孩子的對抗情緒,平日里的溝通是化解對抗情緒的最佳方法,常常與孩子進行交流,不但可以使雙方了解彼此的想法,及時的消除誤會,而且還能溝通感情,融洽關系,建立信認。
那如何去化解這個孩子這種對抗的這種心理呢?
第一,家長要心平氣和。
在與孩子進行溝通的時候,或許會遇到一些困難,不容易與孩子交心,這個時候父母一定要心平氣和,更要放下架子,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他們,與他們平等的對話,只有這樣才可能換取他們的理解與信任,才可能變對抗為對話平等,對話是十分重要的,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覺得孩子的行為不可理喻,就是因為沒有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因而造成了誤會。
但是呢,很多父母的往往做不到一點,比如說有的時候這個孩子因為某一件事兒做錯了,那這個時候呢,那么父母再跟他交流的時候,可能就不能靜下心來,那么這樣的父母與孩子之間就變成對抗了,你一言我一語,變得把這事兒很簡單的事兒呢,變得復雜化,那么親子關系呢,也會變得越來越不和諧。
第二,就是要尊重是良方。
消除孩子的對抗情緒,尊重是最好的方法,讓尊重孩子,意味著父母要認真的聽孩子的意見,我們說對于一件事情,大人有大人的想法,孩子也有孩子的想法,由于他們彼此所處的地位不同,而這兩種想法有時并不一致,甚至會相互沖突。
因此喊家長了,要給孩子充分發表意見的這種機會,孩子的意見并不都是荒謬可笑的,吸收其中合理的部分,家長會贏得孩子的信賴與擁戴,尊重孩子也意味著給孩子有一定的自主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