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是否被一則精彩的廣告打動后,你買了廣告里的商品,被善于言辭的朋友影響后,你改變了某個觀點。
不可避免地,我們會遇到一些想把壞事說成好事、或者操控購買行為的套路。
如果我們能花些時間了解“說服”的門道,并搞清楚為何會被這些花招影響,就能更好地保護自己。
想做到這點,先要承認自身的弱點,但大部分人都拒絕承認自己的缺點。“作為旁觀者,我們總是可以敏銳地看出他人被蠱惑;作為當局者,我們卻始終不能相信自己會被誘導。”沃頓商學院市場營銷學的教授喬納·伯杰把這種情形稱為差異幻覺:細微的差異就能讓我們看不到顯而易見的相似之處,我們會錯誤地認為所有的想法都完全來源于自己。比如, 因為理念上的細微差異,我們拒絕承認受到老板的影響。
承認自己的弱點和更為謙卑的態度,可以幫助我們更容易地意識到自己在何時被操控了。
接著要了解那些技巧高超的說服者是如何做的。影響力專家羅伯特·西奧迪尼鼓勵人們利用好感、互惠、社會認同、承諾和一致性、權威以及稀缺六個原則來提升自己的影響力,他認為最好的說服者不只能言善辯、極富魅力,而且還擁有“先發影響力”,能在開口前就奠定勝局,這種能力甚至可以讓人們在還沒有了解事物的詳細狀況之前就對其重要性和必要性深信不疑。
西奧迪尼在《先發影響力》中舉了一些案例:聽到德國音樂就能使我們更傾向于購買昂貴的德國葡萄酒;詢問顧客是否富有冒險精神能讓其更愿意嘗試新品;網購高檔家具時,若在頁面看到云朵的照片就能讓消費者更在乎商品的舒適性而不是價格。
埃弗斯總結說:“倘若我們能意識到自己是一個不完美且容易犯錯的思考者,同時,讓自己更好地理解那些操盤者所使用的說服技巧,那么我們就有機會提高做出良好決策的概率,而不必將自己與新觀念和新視角相隔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