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來先做個選擇小測驗:
爸爸帶5歲的小雨在西餐廳吃飯,稍沒留神,小雨離開餐桌跑去玩,不小心撞到服務員,服務員手中的餐食灑落一地。小雨知道自己闖了禍,不停地大哭起來,如果你是小雨爸爸,你會____?
A.暴力鎮壓,“你再不聽話,我抽你了啊”
B.跟工作人員道歉后,直接帶小雨離開餐廳
C.當場跟他擺事實、講道理,“餐廳是供大家就餐的,不是玩耍亂跑的,你這樣會影響到身邊吃飯的人。如果你專心吃飯,同樣不想被別人打擾,對不對?而且亂跑會給工作人員帶來麻煩,下次不許這樣了,否則爸爸會懲罰你,再也不帶你吃飯了?!?/p>
遇到這種情況,你通常會是哪種做法呢?記住你的答案,我們繼續往下看。
給大家分享一個小故事:
有一次坐地鐵,看到兩個小男孩,目測男孩A大概在讀幼兒園,男孩B稍微年齡大一點。兩人本身就認識,男孩A覺得打別人很好玩,就喜歡玩弄另一個男孩B,沒事就拍對方一下,拉別人衣服,踩別人腳。
男孩B非常反感,只要A弄他,他就一定要打回去,踩回去,B的奶奶就跟他說,不要隨便打人,B很嚴肅的說:“是他先打我的”,奶奶教育B,男孩B還不服氣的去打奶奶。然后,男孩A這邊更加變本加厲,仍然一直打著男孩B。
男孩A的爸爸也在旁邊“教育”他,教育方式是:真打,結果越“教育”越覺得打別人好玩。
故事結束了,到這里,你應該發現了:兩家人對于孩子的教育,其實都是有問題的。回到我們今天的主題:假如你的孩子″愛打人″,你會用什么辦法來教育呢?
001
嚴厲懲罰嗎?可能無效。這樣做只能像男孩A的爸爸一樣,讓孩子感覺到誰最強大誰就能掌控對方。暴力無法培養好孩子,只會讓孩子學會用暴力解決問題。
002
講道理嗎?在大多數時候,可能也無效。道理聽多了,像手上長了繭一樣,父母怎么嘮叨慢慢都沒感覺了。
003
直接批評呢?可能孩子會表面認錯,心里仍然不服氣。當面的直接批評會讓孩子下意識就想否認、防御、應付敷衍或找理由推脫責任。
那該怎么辦呢?
如果我是男孩A的父親,會立即制止孩子的“騷擾”行為,并告訴“孩子車上人多,大家乘車都很累,吵到別人不禮貌,哥哥已經陪你很久了,并且也很累了,現在不能陪你玩了,我們安靜一下休息會,可以嗎?”
可能孩子會同意,但是更多情況可能是孩子氣急被壞的大聲嚷嚷(因為今天設定的是一個″愛打人″小孩子),不停勸告,甚至跟你吵架,怎么辦呢?
我會就近站選擇下車,盡快抱孩子出車廂,找一個適合談話的場合,待孩子情緒緩和一些,跟孩子聊聊天。(開頭的選擇測試題,你知道我的答案了吧)
寶寶,你生氣了嗎?你知道爸爸為什么會帶你立即下車嗎?(故作嚴肅的樣子)"引導描述情緒"
是的,我很生氣。
爸爸明白你現在很生氣,是不是腦袋里面“小生氣”打敗了“小開心”,跑出來了?。?表示理解"
是的。哼(小嘴還故意一撅)
好,那你告訴可以爸爸,你什么小生氣打敗了小開心嗎?
都是你,都是你,因為你把我抱下車了,不讓我跟哥哥玩。(我們眼中孩子不聽勸住的打,可能是孩子眼中的玩)
那你告訴爸爸,剛才地鐵上在干什么嗎?"引導孩子想一想,他的情緒從哪里來"
我今天走了去了很多地方,本來很開心,在地鐵上沒事情做,就跟哥哥鬧著玩,然后你就把我抱下車了。
那你注意到哥哥今天很累, 并不愿意跟你玩嗎?爸爸有沒有教過你,反復的騷擾別人是一種非常不文明的行為,而且哥哥很累的情況下,你反復去用手打哥哥,這樣對不對呢?你覺得自己用手打人是跟別人玩的友好表現嗎?"深度參與對話"
不是。
你希望被別的個子高的小朋友欺負你,用手打你,還搶你玩具嗎?
不希望。
如果你想跟哥哥玩,可以輕輕的走到哥哥旁邊,拉著哥哥的手,可以說哥哥陪我玩一小會好不好?而不應該在哥哥很累的情況下,還去反復用手打他,對不對?
地鐵上人多嗎?
多。
那爸爸剛才在車廂里跟你講道理,讓你休息一下,你為什么不聽還要大聲嚷嚷呢?公共場合大聲喧嘩會吵到別人的,這個道理你也告訴過爸爸的啊?(如果引導到這里,通常孩子已經認識到自己的不對了)"回顧并反思事情的整個過程"
爸爸,對不起,我錯了。
沒關系的,寶寶,知錯就改孩子好孩子,對不對?
對。
好,那你現在心情好點了嗎?是不是小憤怒被趕跑了呢?
恩,現在好多了。
以后公共場合不許大喊大叫了,你也知道這是不對的,而且會吵到周圍的人。你大喊大叫,爸爸也會很生氣的,你有什么事情可以跟爸爸講,如果地鐵上你當時跟爸爸講,我想跟哥哥玩,而不是大喊大叫,爸爸會抱你下車嗎?"發怒不會解決問題,溝通可以解決"
呵呵,不知道,可能不會吧。
那我們有不許公共場合大喊大叫了,有事情慢慢說;回去了,爸爸陪你去找哥哥當面道歉,好不好?"體會他人的感受,知錯就改"
好。我把我的小汽車玩具拿給哥哥玩,跟哥哥道歉。
地鐵來了,我們趕快出發,回去跟哥哥道歉去了,……(好吧,這是我的方法,遇到類似問題,家長們可以考慮試試這種方法)
3-5歲年齡段正在上幼兒園的孩子,大腦還沒發育完好,管情緒喚起部分的情緒腦會比管理智部分的腦區要活躍和發達。孩子沒有形成成熟的心智,所以容易發火生氣,大喊大叫很正常。寶寶通常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合理訴求,我們家長要學會跟孩子正確的溝通和引導。
敲黑板,下面開始劃重點:
01.
要善于鼓勵孩子表達出多重的情緒和感受,用描述和感受來代替批評。
找一個適合聊天的場景,讓孩子詳細講述事情發生的去全部經過,認真傾聽,不要著急判斷和下結論。孩子在自己講述的過程中,會重新回憶一遍事情的經過。然后問孩子,他覺得哪些行為是對的,哪些行為是不對的呢?在與孩子溝通過程中,引導孩子認識到自己有哪些委屈和做的不對的地方。用描述和感受來代替批評,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的。
02.
讓孩子學會體會并理解別人的行為和意圖,找到合理的表達方式。
你會發現,男孩A的行為與其說是“打人”,倒不如說是“戲弄人”更為準確,初衷可能覺得是單純的為了打發時間和好玩,但是因為不正確的戲弄方式導致給男孩B帶來了巨大的反感。讓孩子想一想,如果自己反復被不喜歡的人騷擾,自己什么感受呢?有沒有其他途徑和方法,讓兩個小朋友可以在不影響其他人的情況下,通過做游戲的方式來度過地鐵上這段無聊的時光呢?
男孩B更多是情緒是委屈和不解,我是一個懂道理的孩子,明明是對方不講理,你為什么還“教育”我呢?這本身是合理訴求,但是得不到及時響應,以至于出現了對奶奶教育不滿的還擊行為。
首先,我們要認同和贊揚男孩B的想法,自己是沒錯和懂事的,是男孩A行為不對??墒?,自己年紀更大一些,所以才更懂事,弟弟年紀小一些,懂事就會更晚。面對不懂事的麻煩弟弟,反擊只會讓弟弟以為自己喜歡跟他這樣玩耍,起到相反效果了。除了反擊他的“戲弄”行為,還有什么方法可以更好解決呢?比如轉移注意力,跟弟弟主動玩游戲、講故事……,讓孩子明白自己訴求的同時,也要學會考慮到他人的感受。
給你留一個思考題:假設你是男孩B的家長,你會怎么跟受了委屈的孩子對話溝通呢?
回到開頭的測試題,為了避免你重復上拉,我再發一遍。
爸爸帶5歲的小雨在西餐廳吃飯,稍沒留神,小雨離開餐桌跑去玩,不小心撞到服務員,服務員手中的餐食灑落一地。小雨知道自己闖了禍,不停地大哭起來,如果你是小雨爸爸,你會__?
A.暴力鎮壓,“你再不聽話,我抽你了啊”
B.跟工作人員道歉后,直接帶小雨離開餐廳
C.當場跟他擺事實、講道理,“餐廳是供大家就餐的,不是玩耍亂跑的,你這樣會影響到身邊吃飯的人。如果你專心吃飯,同樣不想被別人打擾,對不對?而且亂跑會給工作人員帶來麻煩,下次不許這樣了,否則爸爸會懲罰你,再也不帶你吃飯了?!?/p>
——————————
解析:對于這種公共場合的“熊”孩子,到底應該怎么做
選項A,指責或打罵孩子,不能真正讓孩子意識到規則的意義,是錯誤的方式。
選項C,當場跟孩子長篇大論講道理,他根本聽不進去,因為這時他只會覺得尷尬,甚至憤怒,導致接下來的場面會繼續失控,因此C是錯的。
選項B是正確的做法,如果場面已經很尷尬了,最好帶著孩子離開,留在現場,會增加沖突。原地懲罰孩子,他會加重哭鬧,家長更心煩生氣。教育孩子,要找個安靜的角落,心平氣和再溝通。
知識點
1.提前設定好期望值,并提醒他的行為
2.在公共場合不要修正行為,直接離開
3.早培養,從點滴基礎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