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獨處也是很好的,我常常說討厭孤獨,可孤獨這件事本身你規避不了。你不可能一直都不會有孤獨感,即使你每天都會和朋友、父母、同事在一起,在夜深人靜的時候你靈魂深處的孤獨感不知道從什么時候會跳出來,讓你輾轉反側。你會盯著窗外或者天花板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有時候你會開心的傻笑,也有些時候你會莫名的難過。而且我認為那些作家筆下的故事都是在與自己獨處時候完成的,在獨處的時候那些靈感會像源泉一樣噴涌而出。我最近無意間在雜志上看到這樣一句話:“作家寫出的故事不就是為了給人們看的嗎?為什么在別人看著作家創作的時候會一個字都寫不出呢?”這點其實我是有過體會的,在我還在上學的時候,曾推送過我為什么喜歡在圖書館在一個沒人的角落可以在那發一下午的呆,也想過人在不同時期會有不同的孤獨感。
今天下班的時候回到宿舍聽了林海的《楊柳》,什么都沒有干反反復復的聽。突然某一刻想到了一個故事:那是一個十七八歲的高中生,在那個情竇初開的年紀,他喜歡上了那個女孩,那個總是對他問好,扎著馬尾,在陽光下帶著笑容的她格外美麗。他們每天一起回家一起上學,也不知道過了多久那個男孩終于鼓起勇氣向女孩表白。女孩對他說我們是朋友啊,以后一直都是。男孩明白她的意思,之后沒有再提過這件事。依舊一起回家,一起上學。后來啊,那個女孩和一個男孩在一起了,他不認識那個男孩,他認為那個男孩是個臭傻逼。他愿意等那個女孩,反正她也沒結婚。女孩不再和他一起回家了,他固執的走女孩走過的路想碰碰運氣看看能不能和女孩“偶遇”。即使有過幾次相遇,也只是打聲招呼匆匆而過。后來畢業了天各一方,去了不同的城市。他還是忘不掉那個女孩,想她的時候就看看她的朋友圈,后來有一天他在通訊錄找不到女孩的聯系方式了,失落極了。想她的時候只有在夢中會和她說上幾句話,后來在夢里也很少看見那個女孩了。幾年過去了,有一天他聽到那個女孩結婚的消息,而且和他認為的那個臭傻逼結婚,他心理有一個聲音對他說:“別騙你自己了,她已經結婚了,你不能再等她了,你不能接受又能怎么樣?事情已經發生了,你能怎么辦?你不可能騙自己到死?!?/p>
再后來他變成了胡子拉碴的大叔,她也變成了在街頭買菜會和別人討價還價的家庭主婦。他們有了各自的家庭,后來某一天在一所學校門口在接自己孩子的時候,他們相遇了。他說那么巧啊你家的孩子也在這所學校上學啊,她說真的好巧啊,你的孩子在幾年級幾班。他們交談了一番后,打聲招呼各自離去了。他看著她的背影心想當男人可真衰啊,那么多年過去了,看見她還是喜歡她,恨不得上去摟著她的腰,牽著她的手,說我們回家吧。后來低頭看了看自家的孩子,發現其實他的妻子也很好,牽著他兒子的手就回家了。
這些我想象出來的故事,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我父親曾經和我說過他初中喜歡一個女孩,但他從來沒有開口向那個女孩說過。我想那位阿姨到現在都不知道當時有一個男孩喜歡她吧,甚至是即便他們面面相對也未必能認出對方的樣子。我父親也有時候會和母親說這些話,甚至也會說母親當時喜歡哪個男孩之類的。男人會因為愛一個女人就不愛另一個女人了嗎?答案是否定的,不論是時間或是什么因素你總會愛上另一些人,就像《上海堡壘》中將軍那樣他同時愛上了兩個女人,畢竟這個世上有兩萬個人會和你一見鐘情。但你也要記住一點你的心很小,只能愛上那幾個人。
你愛的人很少,愛你的人也決然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