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一件發生在昨天晚上的事。
父子兩原本計劃來個男子漢的約會,自駕太白山深度雙人游,半夜11點才想起找地睡,結果酒店爆滿,不僅如此,沿途幾家酒店也因種種原因無法入住,凌晨2點多到家后被反鎖在門外。最后,灰溜溜去住酒店。
用一個詞來形容這個爸爸,就是“不靠譜”。
爸爸帶娃有多不靠譜就不用多說了,之前網上各種調侃,有把娃撂下自己開車走的,有玩捉迷藏把娃弄丟的,還有給吃奶的娃喂泡面的,慘絕人寰到叫人懷疑是不是親生的。
沒結婚前就覺得寶爸丟三落四,生活的自理能力為零,顧家方面肯定“不靠譜”;無奈顏值高,人實誠,事業穩步上升,養家方面還算“靠譜” ,才淪陷至此。
不靠譜,就是“離譜”,辦事不牢靠,叫人不放心;?????????????????????????????? 靠譜,就是可以依靠,值得信任和托付。
以前,我們評價一個人,通常會說“能干,熱情,真誠”這些詞。可現在,越來越多用來評價別人的詞是-----靠譜。
借給你的東西,有沒有好好的愛護和保存,并按時歸還?交代給你的任務,有沒有主動的反饋進度?自己沒有把握獨自完成的工作,有沒有跟上司溝通或者主動請教高手?跟朋友出門旅行,是否能夠提醒攜帶必備物品,朋友意外受傷能夠妥當應對?別人跟你說一件事,你辦不辦得成,都一定會回復嗎?如果當時不能及時回復,在你能夠回復的時候,你會解釋一下上次不回復的原因嗎?
這都叫有開頭,必有結尾,一件事在你這里完成了閉環,這才叫靠譜。有人說靠譜就是三件事:“凡是有交代,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 說是三件事,其實就一件事,就是你要在協作中完成閉環。
剛開始工作時,在一家日企做管理。入職第一天的全員培訓,第一條要求就是坐下時,你把椅子從座位下拉出來,起身離開時務必將椅子輕推回原位,否則就是犯規。任何一個問題,只要基于事實提出來,都必須有原因,有對策,有改善措施的效果驗證,即PDCA閉環。每項工作都是從最細微處入手,每個環節涉及到的人都有明確的擔當者,每一項改善都有量化的評估,所有的參與者都因為這個閉環的行為習慣,和他人,和組織首尾相接,形成一個高效互動的協作網絡。都說日企管理好,好就好在這里。
靠譜不一定是你多能干,而是不斷線,不能斷開和協作網絡上的鏈接。你從協作網絡上接到一個信息或者任務,處理完之后,一定要在反饋給網絡,確保兩頭連接。
比如,你可能接到過這樣的信息:我的手機快沒電了,咱們先聊著,等下萬一我沒聲了,就是手機斷電了。我20分鐘后才能充上電,給你先說一下。
這樣的人,就是特別靠譜的人,因為他們特別在意,不失去和你的鏈接。這是網絡社會生存的第一法則,不斷線。
第二法則,就是可預測性。
作為一個網絡節點,最大的美德,不是能力強,而是不給協作者帶來風險。你的能力邊界需要讓你的合作伙伴知道,他們能確定在什么地方找到你,招到你能把問題解決到什么樣的程度。有些人能力很強,但是答應的是做不到,遇到危機不求助,小麻煩拖成了大麻煩,也是不靠譜。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人與人,國家與國家之間連接的越來越緊密,網絡化程度越來越高。加入一個網絡,不僅每個節點都在貢獻自己的價值,反過來,網絡也在像每個節點反饋更大的價值。
所以,在這個時代,每個人都應該審視自己的環境,是不是在正確的網絡里,行為模式是不是和網絡緊密相連。只有在正確的網絡內。做靠譜的人,才是這個時代的生存策略。
果不其然,雖還算不是很糟糕,
回撥,劈頭蓋臉問寶寶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