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臉能看出月薪?月薪3千的臉和月薪3萬的臉有區別嗎?
是的,真的有區別。
而且長著“有錢人的臉”的人在找工作時比長著“窮人的臉”的人更容易被聘用”
今年5月,多倫多大學發表了一項研究結果:通過面部線索,可以判斷出你所處的社會階層。
在研究中,有兩組志愿者,分別是家庭總收入在 6 萬美元以下和 10 萬美元以上,以 7.5 萬美元作為平均基準。
研究者讓他們擺拍一些“無表情臉”的照片。
另一組參與者看這些照片,根據直覺判斷出哪些人“富”,哪些人“窮”。
結果超過半數的參與者都判斷正確。
一張樂觀自信、陽光堅定地臉和一個死氣沉沉、沒有任何熱情的臉,前者往往能有更高的生活收入。
看來留在我們臉上的,不僅是歲月的痕跡,還有工資的高低。
不知什么時候,朋友圈的人曬起了啤酒加枸杞,可樂放黨參,泡夜店后夜跑,吃完火鍋怕上火就吃冰激凌的照片。
這類朋克式的養生法被評價為,一邊作死,一邊自救。
不過,就算是熬夜后敷面膜,涂lamer面霜,也阻止不了你越來越濃重的黑眼圈和消不去的皺紋:你這張臉,看上去只值月薪三千。
現在的年輕人假裝成熟,假裝看淡成敗,在最應該奮斗的年紀選擇平凡。
你的所謂成熟,不過是精神早衰。
那些長著月薪3千臉的年輕人
2017年7月18日,教育部、國家語委發布《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2017)》,葛優躺入選十大網絡用語。
知乎網友“污喵喵”,形容自己是一個很喪的人,無精打采是她的常態。
不喜歡出門,最愛宅,一周工作結束后,她可以從周六晚上十一點多睡到周日下午三點。
而且從今年春天開始,心理咨詢師觀察到,微信上90后年輕人的發言,呈現出了一種生無可戀的普遍狀態,在網上發起一個叫做“喪病”援助小組。
將簡介發在幾個微信群后,就有數十個自稱“很喪”的年輕人加入了聊天群。
人們在群里紛紛吐槽:“我是一個廢柴,感覺什么正經事都沒做,就又喪了一天。”“不想上班、不想學習、不想寫結婚,甚至戀愛都懶得談。”
從喪一代到癱一代,這些患了“精神早衰癥”的年輕人,又懶又窮。
月薪3千的人,抱怨工作無趣,生活無聊,自認為看透世事,成為人生贏家的時候。
月薪3萬的人,還在加班、培訓,學英語、讀paper,并且永遠覺得時間不夠用。
你自己選擇月薪3千可以,可你的家人呢?
月薪3000的人,很難憑借自己的工資擁有一套房產,在大城市,恐怕租金都很難承受。
你的父母在兩鬢如霜的時候,還要考慮為你買房。
月薪3000的人,很難給家人幸福的生活,你的妻子會因為一條幾百塊的裙子而猶豫不決,你的孩子必須早早地學會懂事,因為她的父母沒有能力支付他任何課外的需求。
月薪3千并沒有錯,錯的是,你滿足于月薪3千。
誰偷走了年輕人的青春
為什么現在年輕人的精神早衰現象如此明顯呢?
去年 12 月份,中國社科院發布的《社會心態報告》表示很心疼年輕人。
他們在大城市承擔著工作、物質的壓力,而回到小城市又承擔不了復雜的人際關系。
很多在大城市上學的人所學到的知識回到家鄉也是一無所用。
北上廣的房價年年飆升,等你在北京交夠了五年社保,房價也早就攀升到了你一輩子都無法匹敵的高度。
大城市的平臺和資源又極具吸引力,而大城市又很難立足,這些矛盾、沖突時刻折磨著每一個“漂”的年輕人。
小包是到天津打工的建筑工人,回老家還是留在大城市,是他糾結的問題。
他16歲就到天津打工,“舍不得走,就算回老家,也不知能干么。”
他老家在甘肅天水,他說“無論如何不想回去種地了,可如果去老家附近縣城找工作,這些年學的技術也派不上用場”。
然而,小包到了快結婚的年紀,“我這樣沒學歷、沒房子的,城市里的姑娘不可能看上我。”可就算是農村的姑娘,也得有房再結婚啊。
天津的房價在上漲,小包的存款很難支付。
不想走,留不下,回不去成了難以解開的死循環。
簡單粗暴的成功學、雞湯又不能解決實際問題,倒不如抱團取“喪”。
相比錢,更喜歡懶
在電影《瀨戶內海》主要圍繞兩名高中生放學后的吐槽聊天來展開的,大多數畫面就是兩個人呆坐在河邊東拉西扯。
高中生瀨戶有句內心獨白戳中了大家的心:青春為什么一定要跑步流汗,為什么不能就在河邊虛度呢?
為什么生命一定要耗費在工作、學習、漲工資、追求成功上面,就不能虛度嗎?
《不求上進的玉子》中,玉子就是虛度本人了。大學畢業后返回故鄉,不著急找工作,成天宅在家里玩游戲看電視。
吃了睡,睡了吃,吃了還得睡。百無聊賴的懶散度日,不問世事,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宅著、懶著。
因為對于大部分中國青年而言,成功仿佛是一種模式。
刻苦學習、努力賺錢、成為‘房奴’、有屬于自己的房子、盡早結婚,最后生養子女。然后看著這個循環重復。
可越來越多的人發現這些目標都難以實現,接受局外人的身份可能是最好的——也許是唯一的——生活下去的辦法。”
這種懶的心態,從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自我保護,在沒有達到現實要求時,最起碼還可以說一句:要是我也那么努力,說不定會成功。
被精神早衰拖垮的年輕人
假裝成熟恰恰是早衰的開始,對生活沒有好奇心,失去奮斗的激情,把放縱當成看破紅塵,把圓滑當成人情練達。
精神早衰的人會逐漸地喪失與世界的交流能力,最后被時代拋棄。
日本的“繭居族”就是精神早衰的代表。他們可以在家里待到半年以上,不工作、不社交、靠啃老生活。
對于他們來說房間就是整個世界,幾乎不需要與外界溝通。他們晝伏夜出,整夜上網。
43歲的日本人真樹,宅在房間里已經27年了。他沒有朋友,沒有工作,生活全靠69歲的老母親照顧。
真樹27年來只能靠聽CD、看電視、閱讀報紙的方式度日,也只會和母親說說話。
那些完全失去生活斗志的年輕人,是一個長不大的巨嬰。
精神早衰的人很難在工作和生活中取得真正的樂趣。
上班族已變“喪班族”
脈脈數據研究院發布的《職場人厭班情緒調查報告》顯示,職場人“喪班”現象嚴重,有四成職場人有嚴重的上班恐懼癥;近三成職場人,喪班常伴有暴飲暴食;九成職場人有事沒事就想辭職,但又不會真正辭職,有七成職場人將此歸咎于窮。
上班時遇到的各種人無一不讓他們討厭,領導總是“畫大餅”,同事都是“邀功精”,甲方全是強迫癥。
浙江某銀行職員張女士,1個月來,干什么都無精打采,工作也很倦怠,晚上早睡得很早,即使一天睡8個小時,也不能解除困乏。
她自嘲“無可救藥”,不想上班,想辭職在家睡覺。
某地產公司總監小川叔說:我的工作狀態總是特別喪。覺得做什么都沒勁,始終不和團隊產生親近感,屬于叉著腰愛吐槽的人。
精神早衰的人,越過越窮。
精神早衰的人安于現狀,可是你以為可以維持現狀嗎?
不!通貨膨脹的速度,會超過你工資的增速。
現實生活中,是肉眼可見的物價飛漲,工資卻增長緩慢。
如果我們的工資漲幅沒有追上通貨膨脹,生活水平實際上是處于倒退狀態的。
食品衣服漲價也就罷了,你咬咬牙省一省,可以少吃點,少買兩件衣服。
可是孩子的教育成本也長了啊。這筆錢你也要省?
精神早衰會加速身體早衰。
智聯招聘對于廣州白領群體進行了問卷調查,平均每周加班時間在3-5小時的白領比例為12.2%,加班時間為5-10小時的白領占12.8%,每周加班時間在20小時以上的白領占11%。
超過五成的白領表示根本沒有時間運動,26.2%的白領運動時間不超過30分鐘。
MSN中文網聯合艾瑞iClick網絡社區進行大規模網絡在線調查,結果顯示,近9成的白領存在著不同程度的亞健康問題,長期處于高壓力,免疫力低下,記憶力減退,掉頭發等亞健康現象在白領中也頻繁出現。
2017年,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收治了一名17歲的患者。
他是資深游戲粉絲,連續打游戲40多個小時,期間只閉目休息了3小時,吃了一頓外賣。
今年4月份,小劉關掉游戲后,突然發現自己頭暈頭痛,連站也站不穩,他迅速到醫院就診,診斷結果為腦梗。這是該醫院今年最年輕的腦梗病例。
梅州小伙工作3年后長胖了40斤,大學畢業時,小麥的體重只有110斤,工作幾年后,飆升至150多斤。
小麥說,工作以后長期熬夜,壓力增加,偶爾想要分散一下精力就會去吃東西,零食、宵夜必不可少。
在水果店上班的一位男生說:自己兩年時間從150斤長到170多斤,就是因為生活太安逸了。步入社會后,意志消磨,成天宅在家,很少運動。
年輕人過早地擁有了一幅中年人的皮囊,精神上的懈怠無可避免地加速了身體上的衰老。
《2016北京白領健康白皮書》發布的調查顯示,90后的健康水平還不如70后。
如何有張月薪3萬的臉
知乎上有一個網友提問:剛畢業的畢業生一枚,現在在國企工作,日子每天渾渾噩噩的過,一個年輕人該有的朝氣都沒有了,我該怎么辦?
沒想到回答區涌現了諸多“病友”。
精神早衰已經成為了很多年輕人的通病,避免精神早衰迫在眉睫。
1.行動起來,不要陷入空虛的情緒中
楊絳說,你的問題在于書讀得不多而想得太多,過度規劃未來、過度思考人生就是病,得治。
糾結要不要考研,糾結要不要北漂,糾結要不要買房。
糾結之后,又長嘆一聲,唉太難了,我完成不了,還是洗洗睡吧。
蘇珊·波伊爾是個難產兒,后被診斷為學習障礙,同學都稱她為“沒腦子的蘇珊”。
她說自己從未被約會,從未被親吻,和貓居住在一起。
登上達人秀舞臺時的蘇珊,其貌不揚、水桶腰,頭發雜亂。
她說自己想成為伊蓮佩姬那樣的歌手,臺下觀眾,甚至評委都露出了鄙夷的神情。
但當蘇珊開始唱歌,完美地詮釋了什么叫開口跪,所有的鄙夷都轉化成了掌聲。
她演唱《I Dreamed A Dream》的視頻傳上Youtube,轟動全球,成為觀看次數最多的視頻之一。
2.永遠不要放棄學習
衰老了不是你臉上多了幾道皺紋,而是對于新事物,你喪失了學習的能力。
每一個新生兒都是一張白紙,之后你沒吸取一點東西,白紙上就多了一筆。
20歲喪失了學習能力,人生這幅畫,20歲就畫完了;60歲喪失學習能力,這幅畫就擁有了更多的可能。
奧斯卡最佳男配角摩根·弗里曼,34歲才拍第一部電影,57歲拍出那部震驚世界的《肖申克的救贖》,65歲去考飛行駕照,73歲的時候獲得金球獎終身成就獎。
從仆人到總統,幾乎所有的角色他都演過,而年近80他還在嘗試。
3.不要輕易從眾,保持獨立思考的能力
帕斯卡爾說:“人是一株會思考的萎草”,無論你處在逆境順境,即使你像一棵草一樣卑微,也要保證自己的思想。
托馬斯·科里生花了五年時間列出了百萬富翁的13條日常習慣,其中之一就是勤于思考。
富人傾向于在早晨獨立思考至少15分鐘。他們經常會問自己這樣的問題:我怎么做才能賺更多錢?我的工作讓我開心嗎?我鍛煉時間足夠嗎?我還可以參與哪些慈善活動?
在這世界上,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都具有自己的個性。
即使眾人皆喪,你也可以保持自己的活力和清醒。
電影《十二怒漢》講述的就是推翻從眾心理的故事。
一個在貧民窟中長大的男孩被指控謀殺生父,案件的旁觀者和兇器均以呈堂,12個陪審員要做出最后的判決。
所有的跡象都指向男孩是罪犯,陪審團本打算跳過討論步驟直接進行表決。
第一個站出來反對的是8號陪審員戴維,他要求陪審團對案件進行討論。
緊接著案件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隨著對于證據的合理推測,男孩無罪的想法在陪審團中擴散開來。
投票從11:1,到6:6,最后到0:12,每個人都負責地投出自己神圣的一票。
十二個陪審員,代表了十二種職業,十二種性格,十二種群體,但是共同說明了一件事,就是堅持獨立思考的力量。
4.堅持自己的愛好
堅持是一件挺“可怕”的事情,因為堅持具有著改變世界的力量。
看到朋友圈每天用APP背單詞的人,每天去健身房打卡的人,每天堅持早睡早起的人,都想為她們獻上自己的膝蓋。
18歲的鄭陽,是杭州某超市豬肉營業員,月薪只有3千塊,還要寄給家里1千塊。
早上幾個包子,中午幾塊錢的快餐,晚餐就是方便面。有時也會嘴饞,想吃水果,但也是很久才會買一次。
在這種情況下,他依然堅持每天跳3,4個小時的街舞,在大街上跳,在廣場上跳,在地鐵里跳,鞋子跳爛了很多雙。
有人說他,家境這么貧寒,還跳什么舞啊,甚至父母也說“你再跳這個就不用當我的兒子了”。
鄭陽說他對現在的生活很知足,但是談到父母的不理解,他還是忍不住哭了。
“為什么家境貧困就不能跳舞呢?人生下來就這么一次,我想稍微過得精彩一點”
稍微過得精彩一點,是一個年輕人對待這個壓力社會的最后一點驕傲,像是一個火苗,卑微卻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