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元,歷史暢銷書作家、歷史文化學者,曾出版精品圖書《道光平叛》、《弱勢守土》。
?烏喇那拉氏·如懿:《如懿傳》中的如懿,歷史原型是乾隆第二位皇后,為什么說又是清朝歷史上最悲情的皇后呢?
?1
如懿的歷史原型是乾隆皇帝的第二位皇后——烏喇那拉氏·如懿,她的真實經歷跌宕起伏、大喜大悲,最后被打入冷宮。接下來,讓我們聊聊她真實的故事,認識一下這位大清朝最為悲情的皇后。
烏喇那拉氏·如懿 出身于滿洲鑲黃旗,她的父親是旗中的一名佐領,相當于一個中級官員 ,還世襲了一等承恩公,所以,烏喇那拉氏出身雖然比不上富察皇后那樣顯赫,但也是貴族千金。 她從小在家里就有專門的教養嬤嬤,精心照顧她的日常起居,教她規矩禮儀,指導她如何管理家務,同時,家里也給她請來教書先生,教她學了些漢文化,如詩詞、書畫等等。
長到十五歲那年,有一天,雍正皇帝召見如懿的父親,告知要將如懿賜給寶親王弘歷作為側福晉,也就是側室夫人。雖然是側福晉,但家里還是很滿意這樁婚事的,因為大家心里都明白弘歷已被內定為皇太子,如懿做了側福晉,將來至少也能成為妃子。
在寶親王府中,弘歷的嫡福晉富察氏是雍正皇帝親選的兒媳婦,婚后,弘歷與富察氏兩人十分恩愛。富察氏出身大家閨秀,賢惠大方,平日里對側福晉如懿也十分和善。
這期間,雍正又賜給寶親王弘歷侍女高氏。這位高氏是包衣出身,身份較低,但性情溫順,相貌秀美,一入府便得到弘歷的喜愛,平時又與富察氏情同姐妹,在王府中如魚得水,很是處得開。
而如懿呢,打一進入王府起,就似乎不太招弘歷待見。她小弘歷7歲,在弘歷眼里只是一件不起眼的擺設。論出身,如懿比不上富察氏;論長相,如懿比不上高氏,雖然她的側福晉的地位僅次于嫡福晉富察氏,但在弘歷心中卻沒什么位置可言?
平日里,如懿只能幫著富察氏處理府中例行的大小事務,這倒使她小時候所學的家務管理有了用武之地,于是府中的下人們則背地里不稱她“福晉”,而叫她“大管家”。 ?要知道,在當時,一般管主子身邊的貼身大丫鬟才叫“大管家”。 聽到這些,如懿心中有些悲涼,但仔細想想,這好像也沒錯,在王府中,她實際上也就是個大丫鬟。
2
雍正皇帝駕崩后,弘歷登基成了皇帝,王府中的一大家子人都搬入了后宮,乾隆皇帝與皇太后鈕祜祿氏(也就是乾隆的母親)開始給富察氏和如懿她們一一排了位分:
嫡福晉富察氏冊立為皇后;
侍妾高氏封為貴妃,而且還被乾隆恩賜抬入了旗,高氏由此變成了高佳氏;
就連侍妾蘇氏也被封為純妃;
而如懿呢,作為側福晉,竟然連侍妾高氏都不如,只被封為嫻妃,與侍妾蘇氏就伴兒。
如懿身邊的丫鬟為如懿抱不平,說為什么侍妾比您這位福晉封的還高呢?
如懿只有苦笑,圣心如此,又能奈之何?
如懿入宮后與在府中沒什么本質的區別,還是幫著現在應該稱為富察皇后的富察氏默默無聞地處理后宮例行的大小事務,繼續當好管家這個角色。
不過,在默默無聞地工作中,如懿還長了個心眼兒,她知道自己在乾隆那里沒有什么指望了,所以她一心侍奉皇太后鈕祜祿氏,每天七點必去請安,幫太后更衣梳頭,還親自安排太后的飲食起居,因此,太后非常喜愛如懿,夸贊她嫻淑溫婉。如懿堅信,這些話早晚會傳到乾隆的耳朵里,讓他記起還有這么一個側福晉,一直在宮中苦苦地等候著他。
乾隆非常孝順,常去太后那里,也正如如懿所愿,聽到了太后對她的夸贊,但乾隆還是沒有寵幸她,只是常常打發太監給嫻妃宮里送來些賞賜,一般是首飾、布匹這些女人喜歡的東西。如懿看著這些賞賜,只能微微一笑:女為悅己者容,夫君不來,妾身打扮起來,又給誰看呢?
唉,還是該干嘛就干嘛吧,別去多想了。
不過,有些時候放下了,時間的天平反倒在不經意間慢慢地向自己旋轉過來。
3
入宮十年后,高貴妃病重,乾隆很心焦,晉封她為皇貴妃,希望能給她帶來好運。如懿也順帶粘了將死之人的光,被封為了嫻貴妃。不過,她心里明白,這個貴妃是太后的功勞,而不是皇上對她本人的寵愛。
沒過多久,高貴妃就去世了。
三年后,富察皇后因喪子之痛,抑郁成疾,把后宮之事全部交給如懿打理。乾隆疼愛富察皇后,想帶她出去散散心,沒成想在東巡的路上“偶感風寒”,一病不起,在回京途中竟撒手西去。乾隆悲痛欲絕,為富察皇后大辦了喪禮。
人走了不能復活,中宮虛位終究不是長久之計。
如懿被太后舉薦,乾隆冊封如懿為皇后。——這次立后之舉,并非乾隆本意,他本是不想這樣做的,是母后的意思,母后年紀大了,他不忍心違背母后的意愿。
當上皇后之后,烏喇那拉氏·如懿,我們現在稱她“那拉皇后”,平日里悉心處理后宮事務,管理各宮日常生活,精心教養皇子、公主們,而且由于有很多內宮事務需要向皇帝當面詢問請示,所以 她與皇上兩人之間比以前的來往多了起來。如懿雖不擅言辭,但也知書達理,經常與乾隆品評一下詩詞歌賦什么的;乾隆也因為如懿現有身份的改變,也得經常來中宮議事,每月總有幾天會留宿在中宮。忽如一夜春風來,那拉皇后感受到了從來沒有的溫情,就好像新婚燕爾一般。
入宮十六年后,那拉皇后終于有身孕了,生下了十二阿哥永璂,其后三年又生了一子一女,幾年的時間連續生育了兩位皇子和一位公主。連續的生育,表明她很得寵,加之中宮皇后的至尊地位,此時的那拉氏真是得意極了,連她自己都不敢相信,自己一下子擁有了這么多孩子,想想都幸福。
因為這些孩子,乾隆對如懿一改從前的淡漠,往來探望愈加頻繁。
丈夫的呵護,在如懿以前只是敢在夢中想想的事兒,而今,美夢成真,一樁樁、一件件都降臨到了自己的身上了。
事實上從乾隆17年到乾隆20年,在這近三四年的光景中,那拉皇后也曾享受過乾隆的寵愛。從她連續生下三個子的情況來看,這一時期她是幸運的,也是得寵的,可以說這是那拉皇后最為輝煌的時期。
這一時期,如懿成了兒女雙全的后宮之主,她覺得自己地位在乾隆心目中與日俱增,加上她常常羨慕民間夫妻之間的親昵與平和,所以,就少有了從前的顧忌,對待乾隆便以妻子自居,經常以妻子的身份與皇上夜話談心,推心置腹地說些心里話。
其實,這樣做是有失妥當的。
歷朝歷代,皇帝和他后宮中所有的女人,都是君臣關系往往大于夫妻關系。
乾隆是非常自信的一代帝王,他生長于盛世,登基后一片繁榮富貴,性格中唯我獨尊,驕傲自滿,他喜歡的女子必須是性情溫順的那種,事事以他為尊,而如懿呢,有時勸誡過了頭,這反倒引起乾隆的厭煩。
可如懿這邊還在一味地希望自己如唐代長孫皇后那般賢明,但乾隆并不是李世民,盡管乾隆平生最佩服的君主是唐太宗。
所以,好景不長,隨著時間的推移,時間的天平又似乎發生了逆轉。
(未完待續)
(本文屬作者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