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寫于2014年春節前夕: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
一首童謠是我昨晚的夢,一整天久久不能散去,也覺得有寫點東西的必要。
我的老家在東北平原上的一個靠近縣城的小村子,村里人口不多,一共才100多戶,其中一半是本家,李姓絕對是村里的大家族。叔叔大爺(大伯)很多,我的童年大抵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度過的。
過年在東北小山村來說絕對是一個家庭最大的事了,作為每年只種一季莊稼農家人來說,過了十一地里活就基本沒有了,大約年底之前莊稼都賣掉糧食變現金了,這樣一來就有足夠的時間和經濟條件支持過年的大操大辦。
爸爸絕對是置辦過年的主力軍,沒進臘月就要開始盤算采購物資,為過年準備。早早的就買好大塊的豬肉,找來一口大缸裝入其中,里邊淋點水,馬上凍冰,找來厚重的蓋子一蓋以防老鼠偷吃,完全就是一個天然冰箱,一冬天的肉就有了著落。至于肉的來源,有些年都是自家養的豬,完全綠色豬肉,趕在臘月十幾,招呼村里的叔叔大爺鄰居好友一起幫忙殺掉,印象中清晰的畫面是殺好的肥豬,白白胖胖,倒掛于一口大鍋之上,燒一鍋翻滾的熱水,不停的把水澆到豬身上,以方便退毛,每當此時我都遠遠看著他們,在一片霧氣繚繞中揮舞著手里的水瓢,互相吵吵嚷嚷。。。。。晚上一定要請幫忙的大伙吃飯,豬的下水,灌好的血腸,腌了一冬天的酸菜,切上五花肉,肥的越多越好,燴一大鍋燉的時間越長越好,肉肥而不膩,酸菜完全吸收油膩而變得更香,加上火候的作用入口即化,絕對人間美味,這也就是殺豬菜的由來了。
到了臘月二十三四,就該準備燉肉了。一部分是豬肘子等一些直接下鍋的,另一部分是需要脫毛之后才行,比如豬肉,豬腳等,除毛最好的辦法就用火烤后拿刀刮干凈,在冰天雪地的室外用幾塊磚頭支起小小的簡易灶臺,爸爸叫我這小跟班的找來木頭劈柴點火開烤,站在火堆旁邊感覺暖暖的,不一會兒燒烤肉片的香味就飄在空氣中,每每這時我都自己暗暗咽下口水,心里想再等等就能吃了,別急,別急。
奶奶在廚房早早燒了一鍋開水,把處理好的各種肉在鍋里煮開一次,換水重燒,先大火再小火,狹小的廚房霧氣彌漫,站著都看不見對面的人了的時候,肉也就基本快煮好了,這時奶奶都拿著筷子,一塊一塊的扎一下,一來檢驗是否熟透,二來沒熟的這樣回更快熟,她總是要把豬的巧舌(應該是上腭吧)先從鍋里弄出來,遞給早已在一邊等著的我,如果我沒在跟前,她一定大喊:大孫子,快來,我馬上就會心領神會飛速到廚房了。。。
媽媽的主要任務是把家里打掃干凈,裝扮一新,特別是一定要用彩旗和燈籠樹頭,彩旗就是用a4紙大小的五彩紙裁成刀旗形狀,再把他們用漿糊粘到塑料長繩上,從房檐到院墻拉上一排排,風一吹動,五彩繽紛;燈籠樹頭是用來掛大紅燈籠的燈桿,燈桿頂上用形狀好看長得標準的小楊樹樹冠接上,把樹冠用五彩紙和其他東西裝扮一新,大抵和圣誕樹一個概念,晚上燈籠點亮,搖曳的燈光照耀著樹頭,在漆黑的夜里格外顯眼。現在想想很土氣,但是在物資貧乏的年代,在一片白雪覆蓋的土地上,大紅大綠的裝扮還是讓大家的精神一震,或有或無的說一句:真好看,這也符合爸爸的原則:過年一定要讓別人說真早,真好。
除夕是最繁忙的,吃過早飯就要開始準備,分工明確,爸爸負責貼福字對聯,拉彩旗樹立燈籠樹頭,我是小跟班,爺爺要隨時準備好漿糊,釘子,鐵絲,繩子,錘子,斧子,梯子,板凳等等物資,把家里的每個門窗和院子都裝扮好后就接近中午了,爸爸回趕緊去廚房幫著媽媽準備年夜飯,難得下廚的爸爸一定露露手藝的。這個時間我都能喘口氣歇一會,翻出來備好的鞭炮和煙花,放在火炕上除除潮氣,然后就去大姑家幫忙,流程都相差無幾,但是可以從大姑父那拿回來他用刻刀自制的掛錢。回來基本就到了年夜飯的時間,一桌大魚大肉是必備的,爸爸自制的冷切拼盤自然也少不了,一家人圍在一起,一一品嘗回味,平時基本不喝酒的爺爺要喝點葡萄酒,奶奶也要喝上一點。。。
年夜飯要快點吃,不一會村里的本家叔叔大爺就要帶著孩子來玩了,早點吃完飯翻出來早已備好不舍得穿的新衣服,點上燈籠就可以和小伙伴們出去玩了,媽媽叮囑一定要在水井邊的冰堆里滾一滾,象征著讓霉運滾走,來年有個好開始,有的人家會撒燈,就是把鋸末煤油柴油等物混在一起,點燃后在道路上每隔幾十米用鐵鍬放好一堆,也是一種吉祥的寓意,我們一群小孩子都會跟著撒燈,銀裝素裹中搖曳的火光,大紅的燈籠,大家臉色的笑容相映成趣,我知道,天天盼著過年,今天年終于到了。。。
央視的春晚是必看的節目,一方面是喜慶熱鬧,一方面是電視也就只用三五個臺,每個臺都轉播沒得看。一邊看春晚一邊把花生瓜子凍梨凍柿子往嘴里塞,大人看電視也沒閑著,要為午夜的十二點的這頓飯準備,少不了的東西是芹菜魚肉餡餃子,奶奶說象征勤勞,年年有余,豬手(前蹄),爸爸說大家多賺錢做摟錢(前)耙子,太平果罐頭,象征一家人平平安安……到了十二點,出去把鞭炮叮叮咣咣放上一通,回來吃飯,餃子中有一兩個是包著糖或者硬幣的,吃到的人新年好運氣好福氣,吃過這頓飯要守歲,也就是不要睡覺,象征新一年的精氣神充足,就這樣,仿佛每件事每個動作都帶著祈福的感覺,帶著美好的期盼,也許是家里人不善言辭依托這些的一種表達,也許是根本不需要用言語表達吧!
時光匆匆流逝,這樣的時光也不再來了,全家搬出小村子已經數年,我已娶妻生子,而爺爺已經步履蹣跚,奶奶已是看不見東西,爸爸除了做點好吃的之外也對這份折騰漸漸有心無力,看著年味越來越淡,看著我的兒子小天天漸漸長大,我知道,我應該帶著他折騰,給他一個美好的關于過年的童年記憶,而我的童年記憶和這份鄉情,親情,友情將永遠留在心底,沉淀醞釀發酵,揮之不去,歷久彌新……
以下文字補充于2017年正月初二:
一晃又三年過去了,2014那年春節假期奶奶已經過世,今年也整好三年了,繁忙瑣碎的工作生活中還能時常想起她……
三年間有了很多變化,買了新房,搬了新家,夫妻二人換了工作,大兒子上了小學,二兒子已經咿呀學語,表弟家的千金出生,表妹快要出嫁,最小的表弟也將要完成學業走上工作崗位....
日子就這樣一天天過,舊的時光也漸漸離我們而去,留下一個個或幸福,或甜美,或溫馨,或真實的瞬間和片段,讓人回憶往事時欣喜不已。平凡瑣碎的工作生活還要繼續,希望能創造記住更多幸福的瞬間。
祝大家新年好,新年新氣象萬象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