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第二十一章 ?轉折點
一天總共24小時,睡眠大約占去我們8小時,工作大概8小時,剩下的8小時能做什么呢?而且,這剩下的8小時中,我們還要吃飯、上下班坐車或者開車通勤、有些人還要買菜做飯洗碗、忙家務,全部雜事之后,這8小時當中,又剩下多少時間呢?
一位參加工作后才開始學習打羽毛球的業余選手,要通往高手或者精英之路,如果按照1萬小時定律的話,每天擠兩個小時出來,則需要14年的時間,還是一天不落的情況下,2*365*14=10220小時。每天擠出2個小時,風雨無阻,堅持14年,有多少個人可以做到?
有些人覺得打球出汗就可以了,有些人覺得成為能稍微打打雙打,能夠對抗就可以了,但是我希望的是,既然有了打球的環境,也有了久別重逢的曾經的隊友、搭檔、如今的教練——瑾,我還有什么理由不去努力拼一次?
在剛開始接觸羽球的時候,我就下定決心,一定要打出一定的水平,在業余界起碼給人感覺是:能打,參加業余比賽能獲得名次,不至于一輪游。因為緣分,我覺得我真的擁有了比一般人都要好的、得天獨厚的優勢,如:單位有羽球場地,不用去外面訂場地,也免除了很大一筆場地費;公司有公寓,住在單位里,免去了上下班通勤時間,所以有著充足的訓練時間;公司有飯堂,也免去了買菜做飯洗碗等家務的時間;買了洗衣機,連洗衣服的時間也省了,時間上是占了大大的便宜了;最最重要的是有現成的教練,教練是我10年前的好友、兄弟兼搭檔(雖然曾經離他而去),用瑾的話說,他練了我一年,按照市場培訓價格,我就是一年的年薪給他也不夠一年的羽球學費的,偷偷地樂一下,又省了一大筆……
這就等于有了天時、地利和人和,如果這樣也不能成長為精英,成長為高手,我還有什么臉面去面對瑾呢?可是……
在掛拍空白的一年中,我看書、彈古箏、彈吉他,慢慢地,也覺得精力顧不過來,為避免最終一無所獲,就暫停了古箏的學習,把下班后的閑暇時間都投入到了吉他和書籍中,時間尚早則彈彈吉他,彈民謠,也彈古典,夜深了,就閱讀,有一次看的是加西亞·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看著看著竟然看到了凌晨3點多,完了躺在床上也沒有馬上入睡,而是在思考人生的意義,那時候的城市很安靜,感覺整個城市都在我的腦海里,很空曠,很邈遠……我想要的,究竟是怎樣的人生?除了生存,我還想要怎樣的生活,想要怎樣的活法?
人生究竟有什么意義?
畢淑敏的回答是:我在西藏阿里的雪山之上,面對著浩瀚的蒼穹和壁立的冰川,如同一個茹毛飲血的原始人,反復地思索過這個問題。我相信,一個人在他年輕的時候,是會無數次地叩問自己——我的一生,到底要追索怎樣的意義?我想了無數個晚上和白天,終于得到了一個答案。今天,在這里,我將非常負責地對大家說,我思索的結果就是:人生是沒有任何意義的!但我們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確立一個意義。
胡適的回答是:生命本身不過是一件生物學的事實,有什么意義可說?生一個人與一只貓,一只狗,有什么分別?人生的意義不在于何以有生,而在于自己怎么生活。你若情愿把這六尺之軀葬送在白晝作夢之上,那就是你這一生的意義。你若發憤振作起來,決心去尋求生命的意義,去創造自己的生命的意義,那么,你活一日便有一日的意義,作一事便添一事的意義,生命無窮,生命的意義也無窮了。
總之,生命本沒有意義,你要能給他什么意義,他就有什么意義。與其終日冥想人生有何意義,不如試用此生作點有意義的事?
可以說,《百年孤獨》是我的一個轉折點,那個寧靜的凌晨,我重新思考人生的意義,而以上兩位作家的答案,更是讓我重新堅定了成為羽球精英的決心……那一晚,我痛定思痛,寫下目標,計劃每天投入羽球3小時,堅持10年,直到自己成為羽球業余界的高手,事后我也是一直那么做的,直至一次嚴重的腰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