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持續下了一個多星期的雨了,看天氣預報,接下來一個星期還是雨。夏天的天氣,就像放了暑假的孩子一樣,肆意狂歡,捉摸不透,一會兒晴一會兒雨,記憶中那個舒爽的春天不知道什么時候偷偷溜走了,剩下一個熊孩子讓人傷腦筋。
自從上周臺風苗柏突然造訪,臺風是拍拍屁股一地狼藉走了,留給我們的,除卻那個暴風狂歡之夜的記憶,剩下的就是連綿不斷的雨。早上起來,狂風暴雨送我們去上班;中午艷陽高照,突然一陣疾風驟雨吹過;吃過晚飯,又緩緩飄起了細雨。最讓人猝不及防的是,高高興興趁著陽光去上班,走到半路突然黃豆大的雨粒打在頭上,容不得細想,趕緊背起電腦包,一陣狂奔,風中一匹黃色的野馬在撒歡,毛發都貼在臉上,身上都濕了,只能叫一聲“真倒霉”,留下身后又下小了的雨。
下雨的確給生活帶來了很多不便。連續下了一個多星期的雨,整個人間都變得濕漉漉的,房間里也散發著一陣陣的霉味兒,曬在窗臺的衣服晾了兩天都還沒干,食堂地面上一直積著薄薄一層水,去吃飯的時候還得小心翼翼防止把水濺到身上。公司戶外廣告牌也東倒西歪的,挺過了那天晚上的猛烈摧殘,它卻承受不了這一個多星期大雨加小雨的輪番轟炸,一角終于脫膠了,每次經過我都感覺似乎有個殘疾乞討老人在盯著我。
然而,盡管大雨帶來了這么多不便,但是我還是很享受這下雨天,尤其是每天吃過晚飯之后散散步的時候。晚飯后出來散散步,以前是享受夕陽西下海風拂面,這一段時間下雨,夕陽是看不到了,雨后的景色卻也別有風味,大雨白天已經揮灑完了一身激情,此時要不是陰著臉,要不就是飄飄灑灑下起了絲絲小雨。
我喜歡下雨,無論是狂風暴雨,還是連綿細雨,我都非常喜歡。狂風暴雨能夠激起人的熱情,催人奮進,就像高爾基的《海燕》中的呼號一樣,“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仿佛就像在平靜乏味的湖面投入了一塊巨石,一下子掀起了翻天巨浪,讓人瞬間拾起了被生活磨滅的激情,恨不得戰一場。連綿細雨給人的感覺則完全不同,雨中有一種詩意,能夠讓人體會到一種暌違已久的恬淡和寧靜,就像張志和的《漁歌子》那樣,“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蒙蒙細雨中暫時忘卻生活的困擾,釣釣魚,聽聽小曲,豈不美哉?“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雖然不是春季,夏天的蒙蒙細雨少了一絲寒意,卻多了幾分萬物奮發的力量,柔弱中讓人感受到一種勃勃生機。
如果是休假的日子,碰到這種下雨天,我最喜歡的就是在窗前聽雨。我的書桌就擺在窗前,窗戶打開,絲絲細雨從眼前劃過,偶爾一陣清風送來一縷縷雨絲,撲在臉上,潤滑細膩,滋潤心田。拿起一本書,靜坐窗前,此時此刻是不適合讀什么家國民族大作的,莫言的書太硬,我一般是在深夜獨自靜坐才會去翻動。這樣美好的雨季,最適合讀讀散文或者小說,劉亮程的《一個人的村莊》整個透著一股清新質樸的味道,最適合這時候讀讀,蕭紅的《呼蘭河傳》也可以讀讀,伴著細雨腦海里勾勒著東北偏遠小鎮的一草一木,讓我不自覺想起了自己的家鄉。微雨靜謐無聲,靜下心去讀書,耳邊才聽得見拍打樹葉的聲音,輕敲窗戶的聲音,和遠處偶爾一陣鳥叫的聲音。
閑觀蒼茫色,
靜聽宇宙聲,
微雨讀書日,
倏忽夜已深。
尋夢,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雨中漫步,我突然想起了《再別康橋》中的詩句,這么美的詩句,那天尋夢的時候,是不是也下過一陣陣細雨呢?撐起傘,走出悶了一天的公司,雨中漫步,綠道上行人很少,只有道旁的琴葉珊瑚還在笑臉迎著我。平常時候晚飯后的散步的人很多的,這樣的下雨天恐怕我這樣的傻子并不多。喜歡散文和小說的人內心總留著一塊柔軟的土地,每到雨季這塊土地上就會有種子發芽,我這種文學愛好者僅僅只有三兩株發芽,才會撐著傘漫步,那些真正的文學精靈詩人們肯定萬物勃發,早就在雨中跳舞了,順便認識一個丁香一樣的姑娘。
沿著綠道一個人漫步,不急不緩,雨中漫步,別有一番趣味,我也有了很多新發現。路旁指示牌那邊的小樹之前還沒有指示牌高,一兩周不見,突然抽出了新枝條,一下子竄得高出指示牌十幾厘米了。右手邊那里種著一排夾竹桃,之前葉子上落了一層灰,整排樹都顯得沒什么精神,此時倒精神抖擻了起來,開花開得肆意灑脫。最有趣的是我在路邊發現了一直蝸牛,這只蝸牛長得特別大,差不多我小半個拳頭大小了,通體褐色間雜著幾條白色紋路的外殼,小腦袋伸出來慢慢挪動著,幾根觸角小心翼翼地伸長向前探著,似乎是察覺到了我到來,觸角又縮回去了,看它的方向,應該是旁邊的草叢,里面難道有它的孩子?我在心里暗暗想,轉念一想,蝸牛是怎么繁殖的呢?搞不懂,也懶得想,我就靜靜看著它慢慢挪著,離著草叢還有一小段距離,我本想幫它走一段,但是想想又放棄了,能夠長得這么大的個頭,它又該經歷過多少風雨呢,此時此刻微微細雨,恐怕它也是出來散散步吧。
看著蝸牛慢慢爬著,我也要走了,腦孩子突然想起來周杰倫的那首《蝸牛》,“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在最高點乘著葉片往前飛”,靜靜的雨中漫步,最后我居然找到了勵志的感覺,這雨中漫步真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