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上學的時候,我們老師常拿牛頓在樹下被蘋果砸到,發現萬有引力的事情舉例。雖然這個故事并沒有得到科學界的普遍認可,但是卻成為大家茶余飯后的消遣談資。
或許,你沒有聰明的頭腦。或許,你沒有淵博的知識。但是,沒關系,只要你站在樹下,就有機會被蘋果砸到,從而超越一切。
今天我們來分享一本關于重力的書籍--《漫畫重力:挖掘萬物墜落的原理》。
這本書主要是以幽默漫畫的形式,通過幾十位科學家的虛構故事,來講述到底什么是重力。他們都在努力追求“重力”的真相,這個探索的過程給我們帶來了很多啟發和思考。
這本書的作者是趙珍豪,首爾大學師范學院生物教育學士,首爾大學研究生院科學教育學碩士。作品先后獲韓國出版文化教育獎、韓國文體部最佳教育圖書獎,被廣大讀者稱為天才漫畫科學作家。
貳
“重力”作為一個物理學概念,描述的是物體之間的引力作用。這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常常要靠做實驗來解釋原理。上學時我對物理實驗比較感興趣,直到現在依然記得G=mg,g為比例系數。
在這本《漫畫重力:挖掘萬物墜落的原理》中,原本以為要以數字和公式開場,結果卻是在談論哲學。
那些物種起源,水和生命的關系。陸地生命之間同樣在競爭,最后存活下來的就是進化較為高級的人類。
人就是這樣,當生活富足,精神自由時,他們就要開始進行思考。要思考些什么呢?比如,重力到底是怎么來的。
從古希臘時期開始,人們就一直在探索物體為何會墜落的問題。這個問題涉及到物理學、天文學和哲學等多個領域。
一、幽默搞笑的漫畫形式
重力對于我們的生活至關重要。它使我們保持在地面上,支持我們的體重,同時也影響著天體的軌道和其他物理現象。這本書采用幽默漫畫的形式,來向我們描述重力的探索之旅。
漫畫作為一種視覺藝術形式,相對于文字的嚴謹性,它可以發揮想象的空間更大。那些圖像和文字的結合,能夠將故事情節和角色形象,融合后呈現給讀者。幽默、夸張、搞笑等元素,可以使故事變得更加生動有趣。
二、豪華的科學家陣容
從古希臘到現代,2500年對“物體為何會墜落”疑問的探索。這本書中共有28位重磅科學家出場,堪稱為豪華的科學家陣容。
從最初的阿那克西曼德、畢達哥拉斯、亞里士多德,再到哥白尼、伽利略、牛頓以及愛因斯坦。在這其中隨便挑幾個,都是相當有分量。
作者在用第三人稱的視角,穿越到過去,與這些歷史上的科學家相遇。或許那些相遇的故事情節,僅僅只是作者的超級腦洞。
但這種夸張的表現手法,讓漫畫中的科學家形象,變得更加飽滿,富有立體感。他們的探索經歷,讓我們從情感上有更多的共鳴。
三、科普知識的歡樂多
這本書以科學家追尋重力真相為線索,整體的可讀性很強。那些簡潔明了的語言和畫面,讓我們的閱讀變得更輕松愉快。
它不僅從視覺和心理上滿足讀者,更是巧妙地融入多個維度的知識。讀者們在快樂閱讀的過程中,學到了很多的科普知識。
天文學、經典力學和相對論是物理學的三個重要分支。如果我們將這些概念單獨拎出來講,大家很快就會失去興趣。
在漫畫的加持下,無論是天體的運動,還是速度和加速度的關系,這些都變得簡單好玩。沒有人會拒絕一個有吸引力的故事,更沒有人會拒絕讓自己感到快樂的事情。
叁
《漫畫重力:挖掘萬物墜落的原理》給我們講述了一個謎,而這個謎正是令無數科學家所著迷的重力。
在普通人眼中,常常認為這些搞實驗的人,腦回路跟正常人不一樣。其實,不是不一樣,只是科學家習慣沉浸在物理的世界里。
那些隱藏的真相,需要合適的人去探索和挖掘。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使命。只不過有的人要忙著拯救地球,有的人要忙著研究重力,還有些人呢?要忙著研究如何干飯。
在面對困難和迷茫時,我們應該保持耐心和信心,相信真相最終會浮出水面。那些研究重力真相的科學家們,正是堅持著這種信念,激勵著他們不斷地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