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蘭克林自傳第一部分:打工者與自學者
舊知:
我想大多數人當生命快要結束的時候,都希望下輩子過不一樣的人生,如果你可以選擇重新將你的生活再活一遍,你是否愿意呢?大多數人是不會愿意的,更多的人覺得自己的生活并沒有按照自己理想的狀態活著。但是富蘭克林卻因為幸福而想要從頭再活一遍。人人都想獲得幸福,擁有幸福的人究竟擁有什么?
新知:
擁有幸福的人,首先擁有幸福的童年。
童年并不意味著擁有多少玩具,而是擁有一個健全的家庭,即便它不是很富有,擁有一個好爸爸,即便他不是很富有,擁有一個與自己拌嘴的哥哥,即便他看起來有點討厭。但是這就是一個幸福童年的全部組成部分。這就是富蘭克林的童年,他用了很大的篇幅來寫他的父親。可見父親再他的生命中占據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
他心靈手巧,畫畫得不錯,還懂一點音樂,嗓子清亮悅耳,有時候忙了一天之后到了晚上,他用小提琴拉著圣歌的調子,和著曲調唱著歌,真是動聽極了。
這是富蘭克林對父親的來描述,可以看出來他是一位非常熱愛生活的人,即使生活過得很清貧。富蘭克林似乎也遺傳了父親的音樂才華,他在一天二十四小時的行動計劃中專門列了“音樂”一項。這算是一件讓人感到幸福的小確幸吧。
只要做得到,他總喜歡邀請某個明達得朋友或鄰居來他家吃飯交談,他總是注意引起某種巧妙或有用得話頭,啟迪他得孩子們得思想,這么一來,他把我們得注意力引向生活行為中善良,正義和謹慎之類得表現上,自然就不留心飯菜色香味了。
這就是為什么富蘭克林如此得善良,即便朋友傷害了他,他依舊樂意幫助他,并且毫無怨言。這就是為社么富蘭克林如此得自律,時刻發現自己得問題,隨時改變自己得行為模式,從而獲得很多得朋友。這就是為什么富蘭克林如此的謹慎,不管他學什么,都要學的特別的認真。這就是家庭啟蒙教育,并不代表需要教給孩子多少知識,而是教給他做人的道理,先成為人,再成就事。
其次擁有幸福的人還擁有夢想
富蘭克林最初的夢想就是多讀幾本書,僅此而已,就是這個小小的夢想成就了他偉大的人生。
我從小就聰明好學,喜歡讀書,手里有點零錢就拿去買書。
我有時候就能借到一本小書,我看書非常小心,很快就能干干凈凈地歸還,書要是晚上借的,第二天一早必須歸還,以免被以為丟失或缺貨,我往往在自己屋子里開著夜車趕著讀。
為了買更多的書,主動提出自己做飯,節約伙食,為了頭腦更清楚,領悟更敏捷,主動節制飲食。
富蘭克林不僅愛讀書,還愛思考,他不會死讀書,他會因為書中的內容隨時改變自己的行為模式,例如他通過閱讀《回憶蘇格拉底》學會了新的辯論方法,丟棄了那套貿然反駁和武斷論證的做法,這種方法連續用了十幾年,漸漸就棄用了,僅僅保留了謙虛謹慎的話表達自己的看法習慣,這為他后來組建“共圖社”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而且富蘭克林喜歡以書會友,這為他以后的人脈打定了基礎。
第三擁有幸福的人一定是自律的人
而富蘭克林的自律主要表現在下面3點
1.嚴于律己,寬以待人,不與品性不好的朋友同流合污。
他在自傳里這樣寫到:我的朋友拉爾夫把我掏窮了,他欠我大約二十七英鎊,絕對不肯能要回來了,我收入微薄,這筆開銷非同小可,盡管如此,我還是愛他,因為他有很多可愛的品質。
2.以自己為榜樣,幫助他人改掉惡習
在印刷廠里,他自己做榜樣,帶領大部分工人放棄了喝啤酒的習慣。并且保持全勤。
3.發現自己的過錯,想法設法的去彌補
對于他人生中的第一個大過錯,私自用了弗農先生的錢,在后來一有能力,本息立馬還清,并且千恩萬謝了一番,在某種程度上這個錯誤算是的到了糾正。
4.勤奮節儉
為確保我作為一個生意人的信譽和人格,我處處留心,不僅要實打實的勤奮節儉,而且面子上也避免有相反的表現,我衣著樸素,從不到娛樂場消閑鬼混,從不去釣魚打獵。
富蘭克林并不是一個唯利是圖的商人,他只是一個特別奮進的年輕人,靠著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的走得越來越高,他做了很多得政績但是卻從不標榜于身,他是一個政客,卻心心念念得成為一名科學家。這一切都與他得勤奮,節儉,自律,好學分不開。
行動清單:
前一段時間,看了兩本書,一本是《學習力》一本是《按自己的意愿過一生》里面都提到了人生要做加法,這里的指的是,我們要時刻的精進自己,讓自己不斷的充實自己。
而今天當我看完《富蘭克林自傳的第一部分》我認為我們應該做減法,在這個物質的世界里,我們給自己越來越多的圍墻,減掉生活中的垃圾,減少物質的欲望,增加精神的食糧,多為自己的夢想積累養料。
多與志同道合的人接觸,例如參加讀書會呀,社團呀,不要被負面情緒給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