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住的是老式的公寓,一層樓就一個廚房,大家都在一起做飯。
一天中午,a正在做飯,這時隔壁的李大嬸站在廚房門口,說:“你在炒什么?”
A嚇得回過頭,緊張的看著她,心理想著,不會是自己炒菜時油煙太大,影響她了吧。之前有好幾次李大嬸都來找自己,說是自己晾衣服不能晾在她的地方,雖然a并不知道那個公共的陽臺是她的地方。
A遲疑了一會,剛想解釋,自己這時新買的鍋,可能油煙大一點。這時,李大嬸接著說:你炒的是辣椒嗎?怎么這么香呀。
A一時沒反應過來,預想中的責怪沒有發生,反而是夸贊她炒的菜香,a松了一口氣,說:“我炒的是臘肉和胡蘿卜。”
李大嬸接著說:“恩,你炒的好香呀,聞著都想吃。”
A不好意思的笑了一下,接續炒菜了。
李大嬸在門口站了一會,就離開廚房了。
分析:
1、a聽見李大嬸問她炒什么菜時,她很緊張,這說明:
首先在她的心里,對李大嬸有很強的防御機制,只要一聽到她說話,a馬上就啟動了自我防護機制。因為之前,李大嬸就因為某些事情批評過她,在她的心里,李大嬸就是一個很挑剔的人,容不得別人的半點錯誤。所以,a對李大嬸很戒備,也很謹慎。
其次,說明a是一個處事非常小心的人,謹言慎行,害怕遭到別人的批評,生怕自己的某一個舉動,侵犯了別人的權利,而讓別人不高興。
第三,從a的反應來看,表明,在對待強勢刁鉆的李大嬸,a的心理處于弱勢。
2、當李大嬸沒批評她,反而表揚她時,a的反應是不好意思的沉默,并沒有接過李大嬸的話。這表明a對于別人的贊美,缺乏臨場反應能力,或者說她沒有足夠的語言庫存供她選擇,在這種情況下,她不知道應該怎樣回復才不至于讓被人難堪。
建議:
1、a應該分析李大嬸的性格,觀察她對旁人的態度,總結她的性格,是屬于哪一種。是屬于遇強則弱,遇弱則強,還是遇強則強,遇弱則弱的類型,如果是前者,建議a在平時的接觸中,應該學會強勢一點,比如在晾衣服這件事情上自己是有道理的話,要稍微強勢一點去維護自己的利益,不能一味的退讓。如果李大嬸的性格是后者,則自己可以謙虛的和她商量,讓她給建議,自己應該晾在哪里合適。
我們在生活中,對于不同類型的人,要采用不同的方式,既讓自己的利益得到保障,又能較好的處理人際關系。
2、當李大嬸表揚自己時,a可以首先說:“謝謝大嬸的夸獎”這一句是萬能的對待別人夸獎的回復金句,如果以后找不到回復的話,可以用,比單純的沉默要好。
然后再根據具體情況回復,在這里,a可以說:“大嬸要是呆會有時間,可以過來嘗一下我做的菜,順便給些指導。”這樣就和對方有個互動,可以調節彼此的關系,如果對方真的過來吃,這也算是賣給了對方一個人情,對自己在這公寓里的人際有較大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