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首發,文責自負。
近讀公眾號,刷出李娟,順便讀讀李娟。
泛讀李娟散文《我的阿勒泰》,感覺異于劉亮程散文。有人說她的散文像三毛。我覺得不像。她自己也說,她不會成為三毛。
雖然她們都極度敏感,社恐,自閉。由于生活環境,受教育文化背景不同。三毛西化,浪漫,率性而活;劉娟,傳統,克己,更多中國文人之放逸,寄情山水。她們是兩類人。
贊同李娟的自信,我就是我,我不會成為三毛,何必成為別人?
我想起曾經聽過的一個故事:一個電影劇組到一個地方找演員,找一個丑角色,需要個齙牙男子。
一位男子剛好是齙牙。當他被劇組看中,通知他第二天到劇組報到,試鏡。
他喜不自禁,回到家,告訴老婆:“老婆,我當上演員了!”
老婆也高興:“真的?”
男子說:“真的,明早就報到。”
老婆望望丈夫,一眼看見丈夫齙牙。心想,當演員收入高,這下可好了,房貸可以提前還了。她轉念又想,唉,就怕人家嫌棄老公牙齒。“唉,老公,我還是不放心。”
男子問:“不放心哪樣?”
老婆說:“不放心你的牙齒。我怕他們反悔。你想,演員給是要五官端正?我就擔心你的牙齒?”
男子一想,是啊,他走到鏡子前,望著鏡子中的齙牙,越看越不順眼。人家會不會嫌我牙齒?
“撥掉!”老婆在一旁提議。
男子想了想,對,應該撥掉。
兩人趕緊稍稍打扮,出門下樓,向牙醫店走去。
第二天,男子到劇組報到,一位導演看見他,他還喜歡:“導演,我來報到了。”
導演奇怪看著他:“你,你的牙齒好像不對頭?齙牙呢?”
男子說:“導演,我怕不好看,撥掉了。”
導演苦笑不得,一擺手:“唉,我們就是要你的齙牙?你演不成了,換人!”
導演揮揮手,示意一旁工作人員,給他辦理手續,打發他走。
男子走出劇組,一屁股坐在路邊石階上,看著來來往往人流,車流……
是啊,有時,一個人的個性,特點也像這齙牙,沒必要撥掉。它可能是一個人的特色,一個人的特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