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周日,我帶著孩子和老公一起參加了童書媽媽讀書會。在參加讀書會之前,我就覺得這次讀書會一定會有很大的收獲,參加完之后,更是驗證了我之前的想法,收獲太大了,每位書友都有值得我學習的地方。在聽其他書友的分享,與他們討論之后,也讓我從多個角度再次認識了《成為》這本書。
當然,我自己也有所突破,非常勇敢地第一個報名分享,把小時候不快樂的經歷,以及成為媽媽后的勵志過程都分享給了大家。我收獲了大家的掌聲、贊揚以及鼓勵。她們都說我非常正能量,也從我身上發現了她們自己。但是我有很多地方需要提高,說話語速太快,本來10分鐘的演講,我只用了7分38秒就講完了,浪費了后面的時間。此外,10分鐘的演講內容,我應該再加入一些和聽眾互動的部分就更好了,或者再多維度地來闡述我分享的主題。
而且,我5歲的兒子一直認認真真聽我分享。我也不知道他是否聽懂我在說什么,但是他記住了我分享的主題《成為》,還記住了我以“給大家講個故事”為開頭。我相信,通過帶他參加讀書會的活動,他的幼小心靈一定會收獲非常大的正能量。
其他每位書友的分享都非常值得學習。有的書友專注于分析《成為》的其中某一部分內容,比如有關婚姻的部分,她還把婚姻沖突中調查數據也找了出來,增加了那一部分的專業性。另外一位書友非常有辯證思維,她認為米歇爾寫這本書還是帶有一定的目的性,而且米歇爾的性格中目標感太強的部分她也不是特別喜歡。辯證思維特別值得我學習,我是屬于那種特別容易被作者感動的人,如果喜歡某個人,總是會不假思索地相信他說的所有話。
除此之外,書友們也從各個角度來解析這本書帶給大家的收獲。
關于個人成長:有一位書友說,“人生何必裝,裝久必受傷。”確實是這樣,真正勇敢的人,懂得脫下偽裝,才能活得精彩,活出自我。
關于教育:我們一方面希望孩子能夠聽話,不走過多彎路,一方面又希望他們能夠具有獨立自主的人格。這兩點應該怎樣平衡?這也是為人父母需要思考一輩子的問題。此外,在米歇爾說到,她小時候因為說話口音像“白人”,所以受到了鄰居的排斥。從這一點上,也能夠看出米歇爾的父母,讓米歇爾從小就設立更高的目標。
關于夫妻關系:“我認同一個人應該有自己的興趣、追求和夢想,但是我不認為一個人追求夢想必然需要自己的另一半做出犧牲。”這一點是一位書友總結出來的。我覺得很棒。夫妻二人就是應該這樣,攜手共進,互相扶持,但同時也不能喪失自己的興趣與追求。
另外,好幾位書友推薦《走進魔法店》這本書,已經列入了必讀書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