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剽悍行動營里,每天讀一本書,并輸出500~800字清單體文章、錄音打卡,共讀了10本書;根據材料,12天的主題寫作。22天一共輸出15656個字。相當于我平時寫6本書的書評。日積月累,時間的復利。讓我驚訝!早知如此,我就不會受這么多的煎熬了。
22天前,我每天像擠牙膏似的,一個月才寫出一本書的書評。有時拖兩個月才完成。“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只要行動起來,即使起步很慢。即使像烏龜一樣,慢,但貴在堅持。
一個人走太寂寞,也容易放棄!一群人走,互相鼓勵,互相扶持,就像一家人一樣。走得更快,更遠!
在打卡的第1天。我本來也想在12:00之前打卡的。但是平時的拖延,逃避的心理,束縛了我的手腳。我想,反正當天晚23點前打卡就好了。但讓我惶恐的是:中午12點后,只剩下寥寥無幾的幾個人沒有打卡。當然也包括慢騰騰的我。行動營的老鐵們,個個爭當先鋒排,都想爭奪行動力爆棚勛章。那種氣勢,那種場面讓我都不好意思12點后打卡了。就像一場跑步比賽。你追我趕。跑不動,挪也要挪到終點。
但最后有兩天,我由于工作太忙和體力不支。以及能力有限。我給排長撂下一句話:“下午才能打卡。”就沒完沒了的撲到工作上去了。在繁忙的間隙我也不敢打開手機。我怕老鐵們的期待、關心的地詢問。“怎么還沒有打卡呀?”“遇到什么困難了嗎?”。忙完工作,我急忙去寫。直到完成打卡,才敢打開微信。在這種環境下,你想放棄都難。因為行動營的理念之一:不放棄任何一位老鐵!
除了寫作,我還收獲了很多非常捧的思想指導理念。
“先完成再完美!”這是我們剽悍行動營打卡的口號之一!當時我就不理解 ,如果保持“先完成再去完美”的理念,這不是追著趕著往前走嗎?哪里還有時間去完美。這能提高寫作嗎?我不禁懷疑。像我這樣的水平想在12:00之前完成,也只能先完成再完美了。基于這種抵觸的心理。直到22天的行動結束。我才真正理解。其實就像美少女排排說的那樣:
“先完成再完美不是說對自己毫無要求的開始。而是一件事情發生,通過自己熟稔的思維框架判斷出大概的方向和輪廓,繼而不做多想,直接去做。
在實操的過程中再不斷優化迭代。沒有誰準備到100分才開始做,大部分人在20分就出發,跌跌撞撞,篳路藍縷,30,40,50......就有了我們所看到的商業寡頭和巨頭。”
是的,有時候想的太多反而束縛了手腳。隨著時間的推移,寫著寫著,你的思維框架越來越熟練,那么是不是就會越來越接近完美的呢?就像我之前寫書評那樣,總認為這本書我還沒有讀透,我還沒有找齊資料,我不能這么輕易的下筆。越是這樣,越不愿意去開始。后來實在迫不得已才去寫。就像我們經常說,每天要鍛煉一個小時。可是到點了,你都不愿意起床,更不要說行動了。
“利他,就是最好的利己”。這個道理好像誰都懂。可是真正去做的時候,又有多少人能堅持去做呢?可是在剽悍行動原營里。很多老鐵都做到了。他們的行動深深刺激了我。我在行動營里是個透明人。大多時候,我打開微信的時候,堆積一大堆的信息。讓我應接不暇。這時候,我就覺得,如果我突然插幾句,是不是很不識趣呢?很唐突呢。基于這種想法我就很少吱聲,完成任務就好了。其實有時候,我也很想去幫忙,但我怕自己做不好。怕拖累大家。因此選擇做個透明人。現在想來,我真的是大錯特錯。其實在行動里,每個人都可以成長,不管你是小白還是厲害的老鐵。因為行動里最不缺的是包容、是鼓勵。沒有人去在意、去計較你做錯了什么。而更多在意的是你是否行動了。是否主動去成長了!
剛進行動營的時候,我才發現大多數都是年輕人。其實這也是我意料之內。我有點后悔,我一個大媽級的人,還來湊什么熱鬧,跟這幫小年輕折騰。我這不是自討苦吃嗎?
可是我答應過,要給我自己的孩子做榜樣的!一路走來,我也不愿意坐在辦公室里喝喝茶,聊聊天。等著一眼望到底的退休生活。“逝者已矣,來者可追!”雖然不能把自己虛度的時光追回來,但至少我現在行動了!“種一棵樹需要10年,其次是現在”!
22天的行營里,有說不完的故事講不完的收獲。我想說,在2019年新年伊始,參加剽悍行動,是我最明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