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哥倫比亞的倒影
無意中看見一個書名:《孤獨的人,你要吃飽》,沒翻內容已喜歡上這本書。很明顯,對作者而言,吃不只是純粹的身體需要。他把吃劃入了精神范疇。
想想覺得很對,我們有多少時刻是因為真正的饑餓而進食?
吃在很多時候,已喪失了原始功能:為人體提供能量從而保障生存。食物不只是用來維持生命,如同愛,已不再單純為了傳宗接代。
在某種意義上,吃和愛,食物和伴侶,兩者的作用和功效是一樣的。
食物,逐漸成為一種具有多重功效的工具。
在身心健康時,它能緩解疲憊,減輕寂寞,打發無聊,帶來愉悅和慰藉,讓人體會實質上與形式上的雙重滿足。
過度工作后,身體癱軟勞累,吃一頓就能瞬間恢復精力。色香味俱全的熱菜上桌時,唾液大量分泌,味蕾通過咀嚼食物得到刺激,大腦沒有空隙思考除了吃以外的事,只全神投入吃的行動中。
吃給大腦帶來興奮,疲憊感在吃的進行時消失殆盡。
深夜,一個人在沙發上獨自靜對著大電視,畫面有些寂寥,若各式零食堆在他旁邊陪著,手和嘴忙著似的在動,多少增添了份生氣。
看電影時的爆米花,看球時的薯片,追美劇時的炸雞,都能讓人不再孤獨,甚至有了自得其樂的意味。
這些無人陪伴的夜里,食物化身為道具,扮演著配角。
但看悲劇時例外。吃的動作會分散對悲劇的感受力。邊吃邊看,要么淚流不下來,要么香甜爆米花只剩木然味道。
看悲劇時吃,哭得不盡興,吃得不開心。悲劇需要一心一意地對待。
和扮演配角的吃有類似功效的,是打發無聊的吃,本質上都屬于消遣,但打發無聊的吃更具有主動性。
此時“吃”的念頭是由精神上的不滿足而萌發的,比如不知道要干什么,或者沒心情干什么,“吃”作為一件有意義的事,等待被完成。
懷揣某種希望時,人的心理狀態會為之一振,像有了勁頭似的,頓時喪失了無聊的空寂感。
為達到吃的目的,可能去超市買,去叫外賣,或動手做。通向吃的過程,帶著關于吃的幻想與期待。等真正吃上了,也就折騰夠了,時間走到該做其他事的某刻。
功效最神奇的吃,發生在午睡醒來。
我吃的多半是水果,它們天然新鮮,并充滿能量。一口一口咬著果肉,舌頭和牙齒浸滿果汁,味道與質感讓人清醒。蘋果是脆的,肉質綿密,甜中微酸。桃子香氣濃烈卻不生膩,水分充足,帶著膠質感。還有西瓜,菠蘿,荔枝,西紅柿。
每種水果都有不同顏色,氣味,質感。但有一點相同:能掃除午睡后大腦隱痛昏脹的不適感,讓人產生被充滿氧氣的錯覺。
在這些時刻,食物的滋味和熱度伴隨體溫,覆蓋滿從咽喉通向胃的食道。
此時的重點已不再是吃下去能得到什么,而是吃的過程體驗到了什么。
體驗到了什么呢?
一種被愛的感覺:暖的,軟的,充實的。它逐漸擴散至整個身體,變成撫慰性質的,類似安全感的東西。
但食物終究不是藥。吃能給人慰藉卻無法驅除悲傷,不能達到實質性的治療。
在最難挨的日子里,食欲是個曾擁有過的虛幻概念,是兩個不能引發任何感覺的字。真實的饑餓感使身體發出信號:胃痛,小腹酸緊,頭暈,四肢乏力。整個身體類似癱瘓。
餓著,卻不想吃什么,每日以白粥度日。食量和體重都因為吃不下而驟減,不死就行。
悲傷的時候是沒有食欲的,大腦填塞的混亂思緒和胸口滿溢的難過,已將“吃”的欲念排擠殆盡。
可能,是個體差異。我始終無法理解那些用大吃一頓來化解悲傷的人。
于我而言,吃和愛是一樣的,只能錦上添花,不能雪中送炭。
同時,當吃這一行為,從個體的果腹成為集體的消遣,就不再純粹。它似乎成為一種點綴性活動,會在不經意中泄露人性。
它使得閑來無事的聚會有了共同場所,讓聊天多了份內容,不知道說什么的時侯談談菜,能實實在在地緩解尷尬。酒桌談生意是中國傳統,杯盤交錯中,吃成為帶有目的性的交際手段。
更多時候,餐桌見人品。
聚餐時曾遇到過奇葩的人,用著比平時吃盒飯快兩倍的速度夾菜,生怕自己吃不到,在盤中翻江倒海似的挑選。
人性中的自私,貪婪,被欲念奴役的丑態暴露無遺。
也許有人質疑,餐桌上的你讓我推太過虛偽,不過是些在心里垂涎而表面功夫做足的人而已。
無法辯駁此言無理,但最起碼能肯定,一個表面功夫都做不了的人,已經自私到了連偽裝都力不從心的程度。
愛人會把好吃的留給你,全心全意為你著想,朋友會以互相照顧的姿態分享,考慮對面的你是否嘗到。
而一個把所有好菜都放進自己碗中的人,他能對你有多少顧及和真心?
也許,想在“吃”中得到徹底滿足,只能在私人時刻實現。
一個人吃,行為本身就是目的,吃就是為了吃。不必顧及吃相、姿勢、速度,不必說話回應,不必做出任何禮讓行為。在完全任性自我的狀態下,只需全身心投入吃即可。
要是幾個好友湊一起,以吃為樂,對酒當歌,吃成為相聚的輔助活動,點酒加菜,談心敘舊,慢慢悠悠來。
若是和愛人,你做我吃,一起探索美食的無限可能,身體和精神都在吃中得到滿足。吃成為推進感情的砝碼。
吃和愛發生在一個人時,它們是完全屬于自我的行為。發生在兩個或多個人時,人性無法在吃和愛中偽裝,所以能借此窺見人心。
其實,吃和愛是一樣的。
一個人吃,或一人單戀,是孤獨的,單純的,也是盡興隨意的。
多個人吃,或兩人相愛,是熱鬧的,有氛圍的,也是耗費心力的。
吃和愛都能給人帶來陪伴和慰藉,也都只能錦上添花而不能雪中送炭。
說到底,吃和愛,都是件冷暖自知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