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們活在真實世界的概率只有十億分之一》,Elon Musk
在最近一屆的《Code Conf 2016》上,大神Elon Musk接受了Kara Swisher(美國科技領域的專欄作者、作家、評論員)和Walt Mossberg(華爾街日報的首席科技專欄作家)的聯合采訪。其中提及的一段話隨后引爆了國內的創業圈和科技媒體:
"四十年前,我們只能玩一款叫《Pong》的游戲,兩個方塊加一個圓點,就是這個游戲的一切。四十年過去了,我們有了仿真圖形、3D模擬,這些都已經有上百萬玩家,而且這些技術每年都在進步。很快,我們還將迎來虛擬現實、增強現實。
這意味著,隨著技術進步,很快,游戲世界就將與現實世界難以區分,幾乎一樣。哪怕把技術發展速度降低一千倍,一萬年后的發展水平也將是難以想象的,而一萬年,對進化史來說只是一眨眼之間。
所以,我們一定會進入游戲世界與現實世界無法區分的時代,而且這些游戲將可以在任何平臺上運行,比如機頂盒、電腦等,到時候這些設備的數量將達到十億級,所以對于單個的人來說,你生活在真實世界的幾率只有十億分之一。"
對于這個結論,你也許很難一下子消化。那我們慢慢來,先看看你每天在虛擬的社交網絡上要花費多少時間?簡單來說,每天24小時當中,有多少時間是在電腦和手機屏幕前度過的?
現在的我們:通勤的時候、吃飯的時候、聊天的時候、演唱會時候、上廁所時候、睡覺前時候、睡醒了之后,都在看手機。現在是這樣,未來會繼續如此。
甚至不用一代的時間那么長,在2007年iPhone一代問世前,我們仍然習慣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和認識這個世界。而現在,我們對世界的觀察更多是通過手機屏幕。甚至人與人之間的認識、了解和社交,都是通過屏幕上的某一款App來解決。
曾有人提過,每款科技產品,其實都是人類某一部分功能的延伸。從這種意義上看,屏幕,似乎是人類視覺的延伸。
2. The Sims 4
還記得《模擬人生》這款游戲嗎?如今已經發布到第四代。我們現在對Facebook賬號,微信朋友圈和微博的關注和操作,是不是越來越像當年我們玩《模擬人生》時候對于游戲里創建的那個人物的經營和維護?
過去我們總是極力維護自己在真實世界中的形象,我們參加酒會要穿正裝,朋友聚會談吐要得體,因為真實世界,或者說線下活動聚會中的那個自己,是我們需要維護的最重要的形象。
看看現在我們在關注什么?朋友圈的好友和點贊數,微博的粉絲數,知乎的贊與感謝。我們越來越重視,并且極力維護自己在虛擬世界里的形象。
虛擬世界里“我”的重要性,已經超過實體世界里的那個“我”。
3. 社交網絡與七宗罪
虛擬世界,或者往小了說,社交網絡,到底是什么?
“社交網絡產品要取得成功,只需滿足天主教教義的七宗罪中的一種:貪食、色欲、貪婪、嫉妒、憤怒、懶惰與傲慢。”
《The Seven Deadly Social Networks》,Robinson Meyer,大西洋月刊
反觀自己,我們發微信朋友圈是為了炫耀,看Snapchat滿足了偷窺欲,用陌陌是因為色欲,裝Enjoy方便找美食,點餓了嗎是因為懶惰,在微博上打嘴仗是因為憤怒。
通過手機硬件以及里面安裝的App軟件,充分地滿足了我們在實體世界中體驗的人的本性,或者說七宗罪。
人們逐漸轉向虛擬世界的原因,是因為人們在實體世界中的需求,在虛擬世界中已經得到了很大部分的滿足。
某種意義上,所謂的線上與線下的結合“O2O”,你也可以理解成虛擬世界與實體世界的結合。
4. 《一天世界》,李如一
既然虛擬世界能很好的滿足人性各個方面的需求,目前我們越來越沉浸于虛擬世界,那未來人類會發展成什么樣?
“對抗消費主義為導向的論述,強調對技術與藝術的敏銳感受力,以及精神與肉體上的強健。”
引語,李如一,《一天世界》
我們特別關注引語中的兩個關鍵詞:感受力、肉體。
當大家把時間更多花在線上所謂的虛擬世界時,人們對線下的建筑、空間、活動和社區的感受力變得越來越弱。似乎有這么一種感覺,我們獲取的信息與日俱增,我們對信息和物質的感受力卻越來越弱。
當大家把時間更多花在線上所謂的虛擬世界時,我們的肉體正在逐漸退化。我們并不認為精神世界的強健,需要付出肉體退化的代價。精神和肉體是可以同時并行發展的,兩者不矛盾。
我們對實體世界的感知真的在逐漸變弱,對實體世界人際關系的社交技能也在生疏。我們在變得越來越接近許多科幻電影中對未來人類社交場景的描述:在腦中預先植入芯片,坐進一把特制的嵌入式的椅子上,將一根信號線接入大腦。閉上眼睛,系統啟動。你就進入虛擬的網絡世界。
我們越來越沉浸于虛擬世界,感受力和肉體都在逐漸退化。
5. 在厭惡與忍耐中度過余生
雖然發現身邊慢慢有人,在慢慢變得厭惡社交網絡上的個人身份認同。關閉朋友圈,甚至戒微信,轉向其他IM工具軟件。
更有意思的是,我們反觀目前國內最受中產階級歡迎的兩件事情:境外旅游、健身跑步,都是回歸實體世界的表現。為了抵抗虛擬世界對感受力的破壞,我們選擇更多出行去實地觀察。為了抵抗虛擬世界對肉體的破壞,我們抽出更多的時間健身或跑步。
隨著所謂混合現實(MR)技術的不斷改進,虛擬世界與真實世界正在不斷融合。而在未來的某一天,也許,虛擬的世界才是真實的世界。
人真的是一種很奇怪的生物,最近一段時間,每當我自己點開微信的朋友圈,或者看見別人是低頭盯著屏幕,不再抬頭看著世界時,內心都會產生一種莫名的厭惡感,好像有另一個人在提醒這是一件錯誤的事情。但是我仍然在看,仍然在寫,仍然在把剛寫完的文字分享到了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