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要追溯到2007年,在巴西Curitiba出差,晚上在酒店看大師賽,前場比賽剛贏了費德勒的球員被一年輕球員犀利的攻擊打得疲于奔命,于是我便就住了這年輕小伙的名字,Novak Djokovic。
當年的美網,Djokovic便進入美網決賽,6:7、6:7、4:6三盤輸給了當時如日中天的費得勒,比分很接近,第一次進入大滿貫決賽的新人絲毫沒有初來乍到的怯場,表現可圈可點。
第二年的澳網,小德半決賽再次遇費德勒,就戰而勝之。當時他媽媽在觀眾席上就喊出了宣言:The king is dead,舊王已死,新王當立。
小德再次進入決賽,對手是擁有暴力正手的特松加。那時候我在巴西利亞,為了看直播,特意跑到市區的公司宿舍,通宵看球。那時在吳劍宇的推薦下,自己開始寫博客,看球便養成了邊看邊在電腦上記錄進程, 關鍵分和感悟的習慣。小德那晚贏了,從此我便成為了他的忠實球迷,第二天發了篇長長的博文。
自己喜歡的球員,其實只有兩個,一個是海寧,她退役后女子比賽便看得少了;一個是小德,即便在打球最優雅的費德勒和最頑強的納達爾聯手統治網壇的幾年間,也從不曾改變。
隨后的兩三年,小德被稱為三德子,退賽風波,體能不足,意志品質都時而被人詬病,排名一直壓在費納之下。我也加入了華賽,從巴西利亞來到圣保羅,在Quintas和向東,大力打球之余聊天,經常扼腕嘆息,當初那個銳氣逼人的小德到哪里去了。
嚴格食用無麩質食物,解決了關鍵時刻的呼吸問題,2010年率塞爾維亞奪得戴維斯杯更讓小德重拾勇氣,更為關鍵的是,小德的體能大大加強了。
2011年法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