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正面管教之三 ?·帶著愛放手
課程進入到第三階,學員間更熟悉了,互動起來更為開放自如,很容易進入狀態(tài)。熱身游戲《我是一棵樹》中,當它滿身緊張拳頭緊握時,它是緊繃的容易被推倒的;當它方向不定,觸之即閃時,它早已不在原地,未知去往何處了;只有當它扎根大地時,風可以吹拂它的枝條,卻不能撼動它的腳步,輕舞飛揚是它獨有的歌唱。這就是一棵堅定有力量的樹。孩子也一樣!
在支撐者游戲中我們看到,無論支撐者與被支撐者、依靠者與被依靠者;無論從新奇好玩被需要到厭煩力不從心想放手;最舒服的姿勢是,你放手了我自由了,我能自己把握方向,你笑了!
游戲、體驗已成為課堂一種慣例模式,輕松而易悟,我喜歡這樣的授課方式。進入《上方卡》游戲,四個包裹的選擇中,學員們對號入座,同特質同類型的人站在一組,畫出類型清單,包括長處、短處、別人的評論和對待你的方式、改進措施、座右銘等……哇,原來我是一只力爭優(yōu)秀型的獅子,以前居然沒發(fā)現!嘿嘿!獅子固然力爭上進,需要改進的地方還真不少呢!
家庭會議與叢林游戲中,叢林游戲帶給大家的觸動非常大。當孩子輕輕說出“我是個孩子,我只想要有歸屬感”時,居高臨下的父母,用充滿權威的語氣呵斥孩子,我告訴你多少次了……為什么你從來不……你什么時候才能學會……或者直接無視,將孩子推出門外。孩子說出當時的感受,不被理解的委屈,被拒絕的茫然無助,傷心失望,憤怒與對抗,想還手……等等。假設這時有一股外來力量的誘惑,孩子,你愿意跟他走嗎?一個孩子當即表示愿意,另一個孩子稍稍猶豫后也表示要離開家跟他人走,因為他人那里才有被認可、有價值與歸屬感。而到這個時候,偏差行為已經發(fā)生,有多少父母才能醒悟?又還有多少父母依然沒有醒悟,還在對孩子的無限責備中……璐璐老師引導大家思考,孩子這么做,你覺得他是在表達什么(錯誤行為目的表)尋求過度關注、權力斗爭、報復還是自我放棄呢?當家長覺察,反省,回顧,平視,換位思考時,終于讀懂了挑戰(zhàn)行為背后,隱藏著的密碼信息!這一輪的情感體驗真實而深刻,從原始的吼叫訓斥拒之門外,變成反省后的理解心疼看到孩子,孩子也從對抗的狀態(tài)回歸到被看見的歸屬與溫暖。全程互動中情感宣泄與表達淋漓盡致。下一輪的互動中給予變成了鼓勵、尊重和愉悅!大家課后討論這一環(huán)節(jié)收獲太大了,從來不知道可以從這個角度去思考去看到孩子!原來如此!我看到你了!
PHP端正坐姿的案例中,大家一起頭腦風暴集思廣益,激活了不少腦細胞。瑞敏老師總結一句,方法可以有很多,不是一成不變的,不時更新,直到形成良好習慣,這樣踐行起來更有把握!妙!
我是一棵樹!扎根于信任,成長于自由!陽光雨露,都是生命成長的滋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