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
清風略去半點春意,夏蟲啃噬著甜脆的果實,孩童翻滾在秋麥叢中,突兀的煙囪終于帶來了一絲冬天的暖意。
這是我對童年最直觀的回憶。不知道別人是不是也跟我一樣,特別懷念小時候的時光,那是一種心靈的陪伴,一種單純的快樂。每每談及以往,總會有這么一個詞掛在嘴邊“我小時候如何如何”,不管是年輕人還是中年人。聽村里的老年人聊起過往,每一個人都是說書先生,每個老人家僅僅是記得自己某一兩個傳奇故事,就這么一兩個故事能講一輩子,終于塵土。
中國人總有這么一句話,大河流域生文明。也不知道自己從哪里聽來的,只不過覺得這句話還真是靈驗。自己的家鄉就是如此,臨座子牙河。
子牙河就在爺爺家房后,回憶里春夏秋季節的時候河里沒什么玩趣的項目,倒是冬天封河的時候,孩子們都在上面滑冰。孩子在冰面上拼命滑,就怕被大人攆上免不得一頓毒打,其實回到家還是要挨打的。村里的大人是不許孩子上冰的,一旦掉下去就危險了。但是在我回憶里還沒有小孩子掉下去過,這點訓斥怎么能攔得住我們這些野孩子呢,集體在冰上玩趣無窮。
其實,現在回家后幾乎沒什么可玩趣的東西,似乎換了一種方式,如果有小伙伴同時在家還好,可以開車去城鎮網吧,KTV等小時候大人們說的少兒不宜的場所去耍。但是如果就自己在家,那就悲催了,除了看書做農活刷微博好像也沒什么可以做的事情了。是的,長大了無趣了。令我驚奇的是,現在的小孩子似乎沒長大也沒有自己小時候那樣的。到底是時代改變了我們的童年,還是年齡帶走了我們的童稚。
最單純的開心還記得嗎?別說開心了,我估計很多人都忘記其中修飾它的那個“單純”二字都忘記是什么意思了。那時候的開心與現在是有一個明顯的區別的,沒有壓力。如今,我們說自己今天開心,其實你是帶著恐懼的,因為你知道明天會有多多少少的困難等著你去解決,要去生活,去謀生,去探索。而小時候,僅僅是開心,沒有任何的附加情緒,頂多就是在外面耍玩的時候豎起耳朵,可能有人會叫你回家吃飯了。
那時候就像是一陣輕風,是比前一束風兒更輕的,它帶著整個人往上走,無憂無慮。童年就像是爆米花,進去的時候還是黃燦燦的顆粒,出來的時候蓬松松的雪白的云彩。
記得村里有一種聾啞人,從小就給村里人剪頭為生。我小時候的頭發都是他給剪的,而且都是小平頭。會寫幾個字,但是不多。記得有一年爺爺講故事,他以前在過年的時候寫下過這樣一句話,說這件事困擾他一輩子了。就是每逢過年的時候,看到大家都在放炮,到底是在干什么呢。一點火,好好的一個花紙卷怎么說散就散了呢?對啊,轉眼間啊,好好的童年時光怎么說散就散了呢。
那時候,有牛有馬,有木橋有溪流,有百年的楊樹,還有只剩下兩支手指的老爺爺像螃蟹一樣夾著我,有那種沒有車閘的小型自行車。現在它們全都回蕩在我的夢里,時刻回到那份天真去,伴隨著那蟬、那柳條、那秋千,翻滾在松綿的木簸箕里,伴隨著滿滿的紅豆唱著歌成長下去。
童年似乎是比喻不出來的,也只能是別的事物來點綴成童年了。
今天起我會把我所有的童年趣事以及教育心得分享出來,希望能夠戳得到各位的痛點,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