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說:靜水流深。
水越沉靜,越是深邃,人越沉默,越有實(shí)力。
夸父逐日不語,鵬飛萬里無言。
隨著人生歷練,歲月積淀,慢慢發(fā)現(xiàn),學(xué)會沉默,才是強(qiáng)大的開始。
1.低谷時,不言棄
尼采說:
誰終將聲震人間,必長久深自緘默。
伏久方能高飛。
任何人成就大事之前,必有相當(dāng)長時間的沉淀與潛默。
古人說:將飛者翼伏,將奮者足局。
飛禽伏下翅膀才能飛,走獸弓起后腰才能跑。
沉默,遠(yuǎn)不是淺顯的無話,而是要在沉默中,默默積淀,蓄勢待發(fā)。
博觀約取,厚積薄發(fā)。
耐得住靜默的過程,才能最終享受到花開的喜悅。
2.受挫時,不抱怨
人生百年,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
不如意才是人生常態(tài)。
遇到困境,有人抱怨連天,不思進(jìn)取,最終無限沉淪。
有人不發(fā)一言,默默努力,最終絕地翻盤。
作家張德芬說,抱怨,是最消耗能量的無益舉動。
偶爾抱怨,可以適當(dāng)宣泄情緒,總是抱怨,卻會不斷消耗自身的精力,讓人一事無成。
知命者不怨天,知己者不怨人。
真正厲害的人,早把人生調(diào)成了靜音模式。
遇事不避,向內(nèi)歸因。
反躬察己,默默耕耘。
把抱怨環(huán)境的心情,化為上進(jìn)的力量,一個人才能走出低谷,走向未來。
3.非議時,不爭辯
汝之蜜糖,彼之砒霜。
每個人都站在自己的立場來注解世界。
同樣一件事、一個人,一千個立場,會生出一千種不同的議論和解讀。
有人把你視為神,就有人把你貶如泥。
人到了一定年紀(jì),慢慢發(fā)現(xiàn)你永遠(yuǎn)不可能讓所有人滿意。
與其在意別人的議論,不如保持沉默,做好自己。
莊子說: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大智慧大而化之,小聰明才會爭論是是非非。
無論你做什么,生活中總是有很多人嘰嘰喳喳,議論紛紛。
如果非要和他們爭個清楚,只能耗心勞神,無力前行。
馬行千里,不洗泥沙。
別人怎么看我們,是別人的事。
管住嘴,穩(wěn)住心,把握好自己的節(jié)奏。
才能走好自己的路,過好自己的人生。
4.
馮友蘭先生說:人往往需要說很多話,才能夠歸于潛默。
年少的時候,總是急著要說些什么,渴望證明自己,炫耀自己。
可隨著歲月的積淀,我們慢慢變得沉默,慢慢變得不想說。
成長,始于沉默。
開口是銀,沉默是金。
不抱怨,不爭論,不炫耀,不討好。
一個人才能在沉默中,厚積薄發(fā),成熟強(qiáng)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