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周亞夫那就必須從三個方面介紹他:
第一:就是他那個漢朝開國功臣的父親——周勃;
第二:倔強導致的他人生的成敗;
第三:導致他最終死亡的兒子——周陽。
大家應該都有了解,周勃、周亞夫父子二人都做過將軍,更因軍功當過太尉,最后位居丞相,并且還都在晚年蒙冤入獄,只是這人生最終的結局卻天差地別。
第一、漢朝開國功臣的父親——周勃
周勃(?—前169年),秦末漢初的軍事家和政治家、西漢開國功臣,位至右丞相,沛郡豐邑縣人。周勃是劉邦的老鄉,跟劉邦造反前,他打過零工,當過喪事吹鼓手。秦二世元年隨劉邦起兵反秦,以軍功拜為將軍,賜爵武威侯。楚漢爭霸中,周勃更是擊趙賁,敗章平,圍章邯,屢建戰功。漢高祖六年,受封絳侯。
繼因討平韓信叛亂有功,升為太尉。劉邦死前預言“安劉氏天下者必勃也”。劉邦死后,呂后專權,并且獨攬大權重用呂家。呂后死后,呂家就想給天下換一下主人,周勃與陳平等合謀智奪呂祿軍權,一舉謀滅呂氏諸王,擁立文帝等漢文帝繼位,周勃就當上了丞相。
因為不勝任,周勃辭職回家養老,又因為種種原因,他被人誣告謀反,被打入大牢。在及時給獄吏送禮之后,周勃通過關系走出大牢,還恢復了入獄前的一切待遇。
第二、倔強導致的周亞夫人生的成功
周亞夫(公元前199年~公元前143年),漢族,西漢時期的著名將軍、軍事家、丞相,沛郡(今江蘇豐縣)人。他是名將絳侯周勃的次子,因為是將門虎子,周亞夫就順理成章當上將軍,他第一次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是在漢文帝時期。
那是公元前158年,匈奴騷擾大漢北部邊境,漢文帝在下令出兵抗擊匈奴的同時,也抽調了三支隊伍到長安附近拱衛京師。宗正劉禮陳兵灞上,祝茲侯徐厲駐守棘門,河內太守周亞夫守衛細柳。為了鼓舞軍隊士氣,他決定去這三個營中親自去慰勞將士,到了霸上和棘門,軍營都可直接驅車而入,將軍和他下面的官兵騎馬迎進送出。
接著去細柳軍營,營中將士各個披堅持銳,刀出鞘,弓上弦,拉滿弓,持戰備狀態。文帝的先導驅車門下,不得人。先導說:“天子就要到了!”守衛軍門的都尉說:“將軍有令:軍中只聽將軍命令,不聽天子的詔令。”等了不一會兒,文帝到了,又不得入營。于是文帝派使者手持符節詔告將軍:“我要入軍營慰勞軍隊。”
周亞夫才傳令打開營門。營門的守衛士兵對皇帝隨從人員交代說:“將軍規定:軍營中不準車馬奔馳。”于是文帝的車便控著韁繩,慢慢走。到了營中,將軍周亞夫手持兵器向文帝拱手說:“身著鎧甲的將士不行拜跪禮,請允許我以軍禮參見。”天子深受感動,改換了姿態,靠在車前橫木上向軍隊敬禮。
派人稱謝說:“皇帝鄭重的慰勞將軍。”勞軍儀式結束后,出了營門,群臣都非常驚訝。文帝稱贊道:“這才是真正的將軍呢!以前過的霸上和棘門的軍隊,太沒有軍隊的氣魄,那里的將軍遭襲擊就可成為俘虜。至于周亞夫,敵人能有時機冒犯他嗎?”因此,漢文帝對周亞夫很是欣賞。
一個月之后匈奴兵撤去了,漢文帝就給周亞夫升了官,后來又在臨終前告訴后來的漢景帝,日后如需要用兵,就要用周亞夫。 漢景帝繼位不久,在晁錯的鼓動下想削弱諸侯國的力量,結果發生了著名的七國之亂,吳王劉濞聯合楚王劉戊等七國發動叛亂,直接威脅到漢景帝的統治。
漢景帝在慌亂中想起了漢文帝的遺囑,就任命周亞夫為太尉,讓梁王劉武協助周亞夫平定七國之亂。他冷靜的分析局勢,向漢景帝說出了自己的作戰計劃:叛軍的主力吳楚聯軍十分的彪悍,正面和他們為敵是不明智的。
需要用梁國在前面先撐一段時間,我帶兵從后面去斷叛軍的糧道,等他們缺糧慌亂之后,再擇機將其一舉擊潰。漢景帝認同了他的計劃。 這漢景帝點頭容易了,可把梁王可害苦了。因為沒有其他攻擊點,叛軍就把全部的熱情都給梁國用上了。梁王是一熬再熬,實在熬不住了,就去找周亞夫要支援,可周亞夫就是一句話,讓梁王再頂一段。
就是后來漢景帝下令讓周亞夫去救梁國,周亞夫還是那一句話,讓梁王再頂一段。
其實周亞夫也沒有閑著,他找到機會截斷了叛軍的糧道,還截來好多的糧草。那手里沒糧,肯定要慌,叛軍很快就亂起來,準備撤退了。周亞夫抓住這個機會,率領精兵追擊過去,徹底打敗了叛軍。 就這樣,這場幾乎顛覆漢景帝統治的叛亂,在梁王的協助之下,周亞夫花了三個多月的時間就搞定了。
因功勞巨大,在公元前152年,丞相陶青有病退職,景帝任命周亞夫為丞相。到這個一步,周亞夫已經走完了老爹大半輩子走過的路,從將軍到太尉,從太尉的位置挽救國家,又當上丞相。
第三、倔強導致的周亞夫人生的失敗
在當丞相這個事情上,周亞夫和他的父親周勃就不一樣了,倔強的周亞夫總能給時下的政事提出意見,也就是他的倔強的意見最終害了他。 有一次,景帝要廢掉栗太子劉榮,劉榮是栗姬所生,所以叫栗太子。但周亞夫卻反對,結果導致景帝對他開始疏遠。還有和他有仇的梁王,每次到京城來,都在太后面前說周亞夫的壞話,對他也很不利。 后來,有兩件事導致了周亞夫的悲劇。
一件是皇后的兄長封侯,一件是匈奴王封侯的事。竇太后想讓景帝封皇后的哥哥王信為侯,但景帝不愿意,說竇太后的侄子在父親文帝在世的時候也沒有封侯。竇太后說她的哥哥在世時沒有封侯,雖然侄子后來封了侯,但總覺得對不起哥哥,所以勸景帝封王信為侯,景帝只好推脫說要和大臣商量。
在景帝和周亞夫商量時,周亞夫說劉邦說過,不姓劉的不能封王,沒有功勞的不能封侯,如果封王信為侯,就是違背了先祖的誓約。景帝聽了無話可說。 在后來匈奴王唯許盧等五人歸順漢朝,景帝非常高興,想封他們為侯,以鼓勵其他人也歸順漢朝。
但周亞夫又反對說:“如果把這些背叛國家的人封侯,那以后我們如何處罰那些不守節的大臣呢?”景帝聽了很不高興:“丞相的話迂腐不可用!”然后將那五人都封了侯。周亞夫失落地托病辭職。景帝批準了他的要求。
此后,景帝又把他召進宮中設宴招待,想試探他脾氣是不是改了,所以他的面前不給放筷子。周亞夫不高興地向管事的要筷子,景帝笑著對他說:“莫非這還不能讓你滿意嗎?”周亞夫羞憤不已,不情愿地向景帝跪下謝罪。景帝剛說了個“起”,他就馬上站了起來,不等景帝再說話,就自己走了。景帝嘆息著說:“這種人怎么能輔佐少主呢?”
第四、導致他最終死亡的兒子——周陽
如果真的這次的離開周亞夫就能像他的父親那樣安度晚年那還真是萬幸,可偏偏命運不想輕易放過這個倔強的人。這事剛過去,周亞夫又因事惹禍,這次是由于他的兒子——周陽。
兒子見他年老了,就偷偷買了五百甲盾,準備在他去世時發喪時用,這甲盾是國家禁止個人買賣的。周亞夫的兒子給傭工期限少,還不想早點給錢,結果,心有怨氣的傭工就告發他私自買國家禁止的用品,要謀反。景帝派人追查此事。 負責調查的人叫來周亞夫,詢問原因。
周亞夫不知道兒子做了什么,對問的問題不知如何回答,負責的人以為他在賭氣,便向景帝報告了。景帝很生氣,將周亞夫交給最高司法官廷尉審理。
廷尉問周亞夫:“君侯為什么要謀反啊?” 周亞夫答道:“兒子買的都是喪葬品,怎么說是謀反呢?” 廷尉諷刺道:“你就是不在地上謀反,恐怕也要到地下謀反吧!”
周亞夫受此屈辱,無法忍受,開始差官召他入朝時就要自殺,被夫人阻攔,這次又受羞辱,更是難以忍受,于是絕食抗議,五天后,吐血身亡。 周亞夫的死最主要的原因是他的倔強還是因為匈奴已退,國家安定,他于朝廷已經無大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