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母宋慶齡傳奇的一生

宋慶齡(1893年1月27日-1981年5月29日),偉大的愛國主義、民主主義、國際主義和共產主義戰士,二十世紀舉世聞名的的偉大女性。

01、父親發奮努力,創造良好家庭氛圍

1893年1月27日,宋慶齡誕生在上海一個牧師兼實業家的家庭。

宋慶齡父親榮耀如,生于海南一戶韓姓普通貧苦農家。12歲時就隨兄長到印尼爪哇島當學徒工。

3年之后,他被父母過繼給自己在美國波士頓的堂舅父領養,改名宋嘉樹,字耀如。

15歲的宋耀如去到美國跟隨堂舅父學做絲茶生意。

在美國,宋耀如大開眼界,受到美國民族精神中進取性和冒險性的熏陶,同時還接觸到了中國近代首批留學生。

在他們的影響下,他不甘現狀,決心上學接受教育,但是遭到了堂舅的反對。

雖宋耀如離家出走,逃到美國海岸警衛隊緝私船上,成為一名編外水兵。

后來,宋耀如受洗加入基督教,幸運地進入北卡羅來納州杜克大學圣三一學院、田納西州范德堡大學神學院學習神學。

在美國度過8年的求學生涯后,于1886年回到中國。

在上海,宋耀如以牧師的身份四處傳教,之后又從事工商業和實業,積累了巨大的財富。

1890年,宋耀如已經是一方富賈,他在上海的郊區買下了一塊面積頗大的地皮建新居,主要是為了孩子成長。

當時的上海,市區內人口高度密集,魚龍混雜,街道破舊骯臟,而且由于缺乏統一管理,治安相當混亂,各種流氓小偷經常在大街上。

宋耀如不愿孩子們小小年紀就看遍亂象,也不愿她們在外國人面前卑尊屈膝。

他選擇的建房地點靠近郊外,這里環境優美,空氣新鮮,而且是建在一片綠茵茵的莊稼地中間。

門前有小溪流過,屋后則開辟了菜園子,讓孩子們可以自己種菜,滿足好奇心。

宋耀如還從美國訂購了棕櫚等自己喜愛的植物,讓孩子們過著田園牧歌式的生活。

02、良好家庭教育使宋慶齡姐妹很優秀

宋慶齡的母親,倪桂珍生于書香世家,自幼飽讀詩書,接受西學,不但讀過高等學堂,懂數學、英文,還會彈鋼琴。

孩提時代起,宋耀如夫婦便開始對孩子們進行中、英文雙語訓練,從美國購買大量幼兒讀物,輪流教孩子們讀寫。

還會在給孩子講故事時先用英文講一遍再用中文解釋。

宋耀如常對孩子們說,學好英文是為了更好地睜開眼睛看世界,但同時中文一定要更好。

他堅信未來杰出的人物一定學貫中西。倪桂珍很贊同丈夫用西方教育理念,而非當時中國流行的孔孟教育理念來教育孩子。

而且主動承擔教育子女的責任,認為養不教不僅是父之過,而且也是母之過。

每天,當宋耀如出門上班時,這位母親就教孩子們讀詩、唱歌、彈琴、畫畫……藝術天分極易在這種優美的環境中激發出來。

倪桂珍喜愛演奏鋼琴,宋耀如又喜歡引吭高歌,于是周末舉辦家庭晚會成了宋家的慣例。

母親為孩子們彈奏鋼琴,父親則隨著琴聲純美洪亮地唱起美國南方的民歌和通俗歌曲。

晚會不僅培養了孩子們的藝術才華,也使他們有了盡情施展才華的機會。

宋家姐妹,多才多藝,各有所長,也各有成就,英語、閱讀、演講、樂器、書法、寫作、繪畫等等。

在各個領域,她們都各自有所涉獵,而不是很淺的嘗試一下,泛泛而言,都是下過功夫練過的。

每當孩子們有了創作,宋耀如都認真點評,絕不敷衍。

因為這個事,他還在客廳中專門開辟一面墻,把女兒們的毛筆字、英語作品和畫作張貼出來。

有客人來了,就讓孩子自己介紹自己的作品,鍛煉口才。他還經常在家里舉辦辯論會和演講會。

宋家姐妹高超的演講水平,皆得益于此。

為了鍛煉孩子的寫作水平,宋耀如和大女兒宋藹齡一起辦了份英文報紙《上海兒童報》。

報上的文章均由孩子們自己寫作,打字也由他們自己來完成。

這份獨特的家庭小報一直辦到兒子宋子良、宋子安進入中學才停刊。


03、求學生涯,好學善思

宋慶齡從小愛好學習,善于思考,大膽懷疑,能認真進行探索。

宋慶齡7歲時進入位于上海漢口!西女塾學習,因為和中國孩子過的生活方式和著裝,讓慶齡對自己產生了疑惑善思。

這疑惑,讓旅居十幾年的宋嘉樹意識到自己過度西方生活方式,使孩子們與中華民優秀傳統割裂開來,

父親并有意識地向孩子們講述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和璀璨文化。

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像一幅壯麗的畫卷,在慶齡眼前舒展開來。

宋慶齡開始翻閱浩瀚的史家典籍,在歷史的長河里遨游。

宋慶齡沉浸在唐詩宋詞的字里行間以自己是一個中國人而驕傲和自豪。

04、國外求學,不忘祖國

少年時代,宋慶齡即負笈異域,在美國接受了“歐洲式的教育”,受到民主主義的洗禮。

對于宋慶齡來說,她在國外讀書其關心的莫過于中國國內局勢和革命發展。

在慶齡就讀的學校不遠就是外瀏浦江港口,這里終日停泊著掛有各旗的輪船。

刺耳的汽笛聲和碼頭.上苦力扛運貨物時的“嗬喲”聲晝夜不息。

特別是看到衣衫襤褸的碼頭工人青著沉重的箱包,佝僂著身子,在叼著茄的外國監工的皮鞭下,步履艱難白時,

讓她一次次想起父親講述災難深重的中國。特別是孫中山領導的武裝起義遭到失敗的年月,使她的性格變得內向和深沉。

嚴肅的慶齡自己的生活,很少娛樂,眉宇有一股輕輕地、淡淡的、掩飾不住的憂愁。

是她那副憂傷利的神情,使她顯得俏麗動人。

同學們對她不理解,她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我的祖前正處于水深火熱之中,我不能夠無憂無慮、我的心在中國,我牽掛我的祖國。”

1908年9月5日,留學美國的宋慶齡考入美國喬治亞州的威斯里安女子學院文學系。

那期間,宋慶齡每每接到父親的家信,也總會在信里讀到關于孫中山革命活動的語句。

青年時期的宋慶齡已經成為孫中山革命事業的一個熱誠支持者。

1913年6月,宋慶齡順利獲得文學學士學位,她本想在美國再學習一段時間,卻接到父親打來的急電,讓她立刻前往日本見面。

兩個月之后,宋慶齡抵達日本橫濱,父親親自到港口迎接她。

直到這個時候宋慶齡才知道,父親為了躲避袁世凱的追捕,舉家跟隨孫中山等人流亡日本。

05、做孫中山秘書

宋慶齡的父親是孫中山早期革命工作的同志之一。

宋宋慶齡在上海中西女塾讀書時,孫中山曾是宋家的常客,他每次來都會給孩子們帶來一些饒有風趣而富有寓意的故事。

宋慶齡的父親宋耀如非常欽佩孫中山的革命志向,有時難免向家人透露有關孫中山的點滴信息。

從父親談及孫中山的三言兩語中,宋慶齡逐漸了解孫中山所進行的革命事業正是為了推翻專制腐朽的清王朝。

因此,小時候的宋慶齡就對孫中山非常仰慕,把他看做救國民于水火的英雄。

在前往日本的那一年,宋慶齡曾經多達11次跟隨父親一起拜訪孫中山。

在日本流亡期間,宋耀如主要是在理財方面幫助孫中山的革命計劃,盡管他當時身體抱病,腿疼時常發作,但仍盡心盡力地幫助孫中山工作。

當時,宋藹齡擔任孫中山的英文秘書。宋藹齡還在父親身邊幫助處理文件,

繪制黨員名冊、黨內資財,為革命募集資金,她的工作能力得到孫中山的好評。

1914年年初,宋慶齡陪母親回國治病,由于父親身體欠佳,宋慶齡放棄繼續返回美國攻讀新聞學的計劃,

回到日本繼續幫助父親和姐姐協助孫中山工作。

姐姐宋靄齡與孔祥熙結婚之后,宋慶齡逐步接替了姐姐的工作,協助孫中山負責所有的密電碼和外文信件的回復。

當時她滿心歡喜地寫信告訴遠在美國的宋美齡,自己從來沒有如此快活,自己當下所做的事情,正是自己從小就想做的。

06、與孫中山相知相愛

對于孫中山來說,在自己的事業處于最困難的時刻,宋慶齡的到來給了他巨大的幫助和支持,對于他精神上也是極大的慰藉。

兩個志同道合、互相傾慕的異性,在一起工作時間久了,很容易產生別樣的情愫。

在相同革命理想的基礎上,宋慶齡不知不覺被孫中山所吸引。

在她看來,孫中山不僅僅是黨的領袖,同時也是自己人生的榜樣。因此當孫中山提出要和宋慶齡結婚時,宋慶齡毫不猶豫就答應了他。

07、與孫中山結婚遭到家人反對

1915年6月,宋慶齡回到上海,為自己的婚事征求家人的意見,宋家上下如同經歷了大地震一般。

宋慶齡的父母非常震怒,在家中大罵孫中山。

自己的好朋友要取自己的女兒隔誰誰也惱火。更何況孫中山已經有一個老婆了,而且二十多年了,兒子都比他的新戀人要大。

宋慶齡的父親就關了自己女兒禁閉,孫在家中的宋夫人一直在抗爭,終于一天在傭人的幫助下破窗而逃去找自己孫先生了。

孫中山這邊日子也不好過,像宋慶齡這樣的女性是不可能做他的妾的,他們想在一起就必須休掉結發妻子。

可是這些年他孫中山四處鬧革命,冒著殺頭的風險,他的妻子都沒有怨言的跟著他,

守婦道給他生兒育女,雖然這些年他們聚少離多,感情早已淡去,可是他沒理由休掉這樣的老婆。

而孫中山的一些友人也對兩人的婚事表示異議,兩人年齡上的懸殊差距讓眾人紛紛不看好。

在宋慶齡回到上海之后,孫中山最終將自己的原配接到日本,辦理了離婚手續。

抵達日本的第二天立刻和孫中山辦理了結婚手續,當時孫中山49歲,宋慶齡22歲。

宋慶齡在離家出走之后,她的父母隨即乘船前往日本,對孫中山大罵一頓。

當時宋慶齡的父親想以宋慶齡尚未成年為理由解除婚約,卻未能如愿。

曾經一段時間,宋慶齡的父親和孫中山絕交,并和宋慶齡脫離了父女關系。

雖然對女兒的婚事極為不滿,但沒過多久宋耀如夫妻倆還是接受了女兒的這樁婚姻,并且也從未背叛過孫中山。

宋耀如與倪桂珍為慶齡置辦了豐厚的嫁妝,派人風風光光地送到日本。父母送的一套結婚家具,一直被宋慶齡精心保存。

08、十年恩愛夫妻

婚后宋慶齡陪伴在孫中山左右,督促他在工作間隙注意休息,多加鍛煉,無微不至地照顧著孫中山的生活。

無論發生什么事,宋慶齡總能使孫中山高興和愉快,每晚宋慶齡都陪孫中山一同看書聊天,還經常在家里放電影。

孫中山經常同宋慶齡講笑話,還經常彼此取笑。

宋慶齡十分能干,她承擔了孫中山的日常事務——幫助他起草文件,處理函電,提供資料,管理經費,還有他的秘密通信。

宋慶齡才思敏捷,擅長寫作,外文根底深厚,內勤外聯無不得心應手,大大減輕了孫中山的日常工作量。

在孫中山的引導下,宋慶齡還學會了進行地下政治活動的技巧和保密措施。

在此后的革命生涯中,在保持自己開朗、坦率的本性同時,機警、嚴謹成為宋慶齡性格的另一個重要部分。

在她的協助下,孫中山在婚后幾年中相繼完成了多部著作。

這些工作不但加深了宋慶齡對于孫中山工作的理解,同時也促使她和孫中山在思想上日益契合。

1922年陳炯明叛變,是宋慶齡在追隨孫中山以后經歷的最殘酷的一次考驗。

在當天清晨6時,宋慶齡陪同孫中山乘“江固”號炮艦從大本營出發,前往黃埔參加陸軍軍官學校開學典禮。

下午,孫中山和宋慶齡出席軍校閱兵式。烈日下,軍容齊整的軍校學員邁著正步走過主席臺,個個精神抖擻,軍姿威武。

晚上陳炯明發動了“六一六事變”,率領4000余人的部隊包圍了孫中山所在的總統府。

本想叫醒睡夢中的宋慶齡一起逃走,但宋慶齡考慮到自己是一個女子,又懷著身孕,跟著孫中山逃跑多有不便,容易拖累了孫中山。

于是宋慶齡拒絕了和孫中山同行。孫中山萬分不愿,但宋慶齡認定他對于革命來說更加重要。

在宋慶齡的再三勸說之下,孫中山才答應了自己先走,并將所有守衛全部留給了宋慶齡。

宋慶齡歷經艱險死里逃生,終于在永豐艦上與孫中山相會。

無奈在掩護孫中山逃離的過程中,宋慶齡不幸流產,終生不能再孕。

宋慶齡的行為獲得了國民黨內大多數同志的敬重,此后“夫人”或“孫夫人”成為大家對宋慶齡的稱呼。

09、孫中山臨終留戀宋慶齡

1925年初,孫中山肝病加重,宋慶齡陪同他在協和醫院接受治療,日夜守護在孫中山的病榻前。

3月11日凌晨,病危的孫中山將宋慶齡以及黨內重要同志叫到病床前,對他們做著最后的囑托,希望他們繼續完成自己尚未完成的事業。

同日上午,宋慶齡在家人和國民黨人的見證下,含淚托著孫中山的手腕在三份遺囑上分別簽字。

彌留之際的孫中山依舊對自己的身后事放心不下,將兒子孫科和女婿戴恩賽叫到床前,叮囑他們要“順事繼母宋夫人。”

對于宋慶齡在自己死后的處境,孫中山仍舊放心不下,他當著黨內同志的面,將廖仲愷夫人何香凝叫到自己身邊,用手指著宋慶齡囑咐道:

“她也是同志的一份子,我死后,請善待孫夫人。廖仲愷夫人,我感謝你!”

當天下午,孫中山時而陷入昏迷,時而清醒,宋慶齡在床邊泣不成聲。

孫中山趁著自己清醒的時候,又對宋慶齡交代了一些身后事,并拉著她的手說:“汝不用悲哀,我之所有即汝所有。

“我一切都不愛,愛者惟汝而已。”

次日上午孫中山病逝,在臨終前,孫中山的眼睛注視著宋慶齡,嘴巴微張卻說不出一句話。

宋慶齡用手撫垂孫中山眼簾,眾人在一旁失聲痛哭。

在生命的最后時刻,孫中山將自己對宋慶齡的愛戀和信任展現在眾人面前,用自己崇高的威望奠定了宋慶齡在黨內的基礎。

在孫中山的追悼大會上,何香凝發表了演說,不但對孫中山的歷史功績做了高度評價,同時正式在10萬人面前介紹了宋慶齡。

宋慶齡不僅僅是追求個性解放的新女性,也是孫中山思想和事業的繼承人:

“今先生死矣,夫人尚在,我輩當念先生之言,隨夫人之后共同奮斗!”

10、繼承孫中山遺志,為中國革命事業奮斗終身。

1927年8月,宋慶齡出訪蘇聯,以后旅居歐洲4年,考察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和幾個主要的資本主義大國。

研讀了馬克思的著作,與流亡歐洲的許多中國革命者一起研究中國革命的核心問題——土地和農民問題,思想上有了質的飛躍。

當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不斷擴大,宋慶齡迅速作出科學的判斷和正確的決策。

認為“國難當頭,必須舉國上下團結一致,抵抗日本,爭取最后勝利。”

她為國共兩黨實現第二次合作搭橋鋪路,起著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京召開。

宋慶齡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她一直擔任中華全國民主婦女聯合會名譽主席。

宋慶齡長期承擔了大量的國務活動。與此同時,她把許多精力投入婦女與兒童的文化、教育、衛生與福利事業中。

1950年,她被選為世界和平理事會理事。1952年,被選為亞洲及太平洋聯絡委員會主席。

1954年9月宋慶齡當選為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

11、21年悉心整理孫中山遺物

從1956年起,宋慶齡開始慢慢整理與上交孫中山的遺物。

在上海宋慶齡的住所中,書櫥里珍藏著1000多張膠木質地的老唱片,其中有三張不是音樂,而是孫中山在1924年黃埔軍校開學典禮上的原聲演講。

雖然這三張唱片歷經近半個世紀,但仍然被宋慶齡完好地保存著,就連外面包裝唱片的紙袋都完好無損,是宋慶齡所有唱片中最珍貴的。

每逢3月12日孫中山逝世的日子,宋慶齡總是要將厚厚的窗簾拉上,一個人默默坐在臥室里緬懷丈夫,

有時還會親自搖動留聲機,聽一段丈夫當年留下的聲音。

12、愛好讀書和養鴿子

宋慶齡一生酷愛讀書。她的住所到處是書,證明了宋慶齡對知識的渴求。

無論是參觀孫中山與宋慶齡在上海共同生活的故居,還是孫中山逝世后宋慶齡個人在北京和上海的故居,人們都會驚奇得看到這一事實。

宋慶齡喜歡養鴿子不只是因為他喜歡這種文雅的飛禽,還因為紀念孫中山——他喜歡鴿子,重要的是鴿子象征著和平。

她愛鴿子,每天親自喂它們、看著它們。她學會鴿子的叫聲,鴿子一聽到就都飛回來。

她去世后,這群鴿子還留在花園里,總共有100多只,常在過道上吃食,在天空中組成美觀和充滿生氣的隊形上下翱翔。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通過簡信或評論聯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7,401評論 6 531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011評論 3 413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5,263評論 0 37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2,543評論 1 307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323評論 6 40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4,874評論 1 321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2,968評論 3 439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095評論 0 286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8,605評論 1 331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551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720評論 1 369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242評論 5 35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3,961評論 3 34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358評論 0 25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612評論 1 280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330評論 3 390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690評論 2 370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