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寫作的牛人,每天可以輸入一本書,并輸出一篇文章。以這樣的輸入輸出節奏,長期霸占簡書作家排行前列。那他們是如何做到高效率地知識輸入呢?
大家不知道留意過彭小六的幾次分享會中,都提到過他曾經不惜重金去參加一場影像閱讀法的學習班(價值是8800元)。學習之后,彭小六的閱讀速度大大提高,可以每天看完一本書,并做相應的輸出。
據說參加學習班的學員都比較簽訂保密協議,不得透露課上所學,所以世面上很少可以看到相關分享。然而,這并不能阻擋大家對提高閱讀速度的渴求!而沒去上學習班的我們,依然可以通過學習相關書籍,窺探影像閱讀法的秘訣。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神田昌典的《10倍速影像閱讀法》,其中獲得讓我們可以快速閱讀的“秘訣”。
一、影像閱讀的具體步驟
二、影像閱讀的重點
1.“桔子”集中法
其實就是一種讓你進入到專注狀態的方法。如果你自己平時有意識地鍛煉過自己的專注力,個人覺得可以用自己熟悉的方法來達到“放松地集中”狀態。具體步驟如下:
2. “迷糊視線”練習
影像閱讀區別于傳統在于,影像閱讀需要你進入“攝影焦點”的狀態。什么意思呢?玩過單反的朋友一定知道為了拍出有景深的照片,你會調節自己的鏡頭,達到虛化前景或后景的效果,對嗎?“攝影焦點”的意思其實就是把你的眼睛當攝像機一樣用!讓眼睛從傳統閱讀的文字焦點轉到整體影像焦點上,兩頁同時一起看。
你可以先練習把眼睛盯著墻上的一個地方看,像攝像一樣,對焦在后景上,書則是虛化的前景。你要同時注意到書的四個角落,注意到段與段之間的空白。注意,不要對焦在文字上!
我自己試了一下,有點像曾經風糜過3D呈像一樣。在不停地調試眼睛的焦點的過程中,文字一開始會模糊,之后當兩頁書的圖像重疊時,文字又會變得清晰起來,并帶有立體感。經自己實驗,并不需要“斗雞眼”。
建議先從一些3D圖片開始進行練習,找到影像對焦的感覺。這個過程需要經常進行練習,直到熟練。
3.影像閱讀的心法:潛意識閱讀
影像閱讀,其實就是為了避開來自自我意識的信息過濾體系,直接把文字以影像的方式存入潛意識中。很多時候,我們其實是以一種舊有知識體系去看一本新的書。把符合自己知識體系的知識進行強化與固化,屏蔽或忽略新的知識點。其實,這種學習方式并不利于更新自己的知識體系,反而進一步僵化自己的思維方式與知識體系。
影像閱讀的過程中不斷地進行自我肯定,就是為了向潛意識輸入指令。開始的時候,你要明確自己的目標,進行自我肯定;中間時也要不斷地念誦使自己放松;結束時也要肯定自己已經全部吸收了書中的內容。
快速以影像閱讀讀完全書之后,不要立刻回想書中的內容!影像閱讀法是潛意識閱讀,你意識上沒有收到信息,不代表潛意識沒有接收到。如果立即回想可能會產生“自己做不到的”負面信念,從而影響之前的努力。給予一定的時間讓信息在意識中成熟,建立神經網絡的時間。可以考慮在臨睡前用影像閱讀法讀完整本書,那第二天早上起來時,就可以進行信息的活化過程。
4. “刻意活化”過程
其實,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會出現信息的整合的瞬間“領悟”過程,這就是一種活化,無意識的活化,而影像閱讀則更重于“刻意活化”。這個過程類似于為了從潛意識巨大的信息數據庫,調取你所需要的數據而建立的檢索路徑。而影像閱讀法則通過復習、超閱讀等方式進行活化。你可以一邊快速翻書,一邊把一些關鍵字記錄下來,并再次對整篇文章提出問題。請注意,在復習階段,不要看到感興趣的片斷而進行精讀,保持好奇心。接下來就可以好好休息,等待信息成熟。之后,則可以向頭腦發問,獲取所需要的關鍵信息。
活化過程必須在一定時間的放松之后,可以是第二天睡了一覺之后,再進行活化提取過程。
5. 做影像閱讀的“思維導圖”
傳統的思維導圖,是以作者的視角,整理出全書的脈路。而影像閱讀法活化過程中的思維導圖,是從你自身的角度出發所做的整理。以你看書前寫下的讀書目的出發,從潛意識中提取出相關信息。
結語:
其實,影像閱讀法是一種全腦的閱讀方式。相關研究表明,6歲之前學習方式即是全腦學習方式,調動潛意識的學習方式,這是一種相對輕松的學習方式。而我們現在仍過通過相關知識學習,再次了解并打開全腦學習方式,那么我們的學習效率也將得以快速提升。
期待大家通過練習并掌握影像閱讀的技巧,在信息爆炸的時代,能愛上閱讀,不再望書興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