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周背景
兒子報到和開學的一周。本周的情緒從焦慮到漸平和,這跟永澄回復我的一段話有很大關系,他說我的主觀世界和現實世界產生沖突,重要的是從最小開始做就好,不用給自己太大壓力。我覺得這話有點熟悉,跟《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中的習慣1——積極主動中的描述是一致的:“把所有的精力投放到影響圈內,從各種小事開始,許下承諾并予以兌現。做照亮他人的蠟燭,而不是評判對錯的法官;以身作則,而不是吹毛求疵;解決問題,而不是制造事端。”而我原先恰巧掉進這樣的怪圈:“消極被動的人則全神貫注于‘關注圈’,緊盯他人弱點、環境問題以及超出個人能力范圍的事不放,結果越來越怨天尤人,一味把自己當做受害者,并不斷為自己的消極行為尋找借口。”
等我明白了這一點,我開始按照永澄說的,從最小的小事做起,耐心跟孩子重復學校規則,開學前一天8月31日和孩子爸爸一起包書皮,教孩子如何整理書包,標識自己物品,各種物品的用途,并讓他自己整理書包,給予他表揚和鼓勵。理解孩子剛開始上學的不適應的心理所顯現的行為,降低自己的期望,積極和老師溝通,并且初步收到成效。事情雖然都是小事,但是卻讓我從周五的下午開始,長久以來焦躁不安的心慢慢平靜,如果每個人存在即是意義,誰又能說我花時間教育和陪伴孩子沒有意義呢?
在有效的陪伴這塊,理解更加深刻,不再只是要求孩子自己列計劃,讓他自己讀書和讀英語,而是和他一起讀,一人一段讀故事,邊讀邊提問,發生了什么事,什么人干了什么,然后發生了什么?就在一邊提問的過程中,發現孩子的理解能力也在有慢慢的變化,從剛開始“不知道”,慢慢地能回答問題,回答的不對我也沒有說他,而是說再找找,同時把手指向有答案的一段讓他再回讀,經過兩三次不耐煩,到后來能比較準確地分出人物和事件了。我突然發現這和成人的閱讀其實也是沒有兩樣啊,帶著問題的閱讀比悶著頭從頭讀到尾是完全不同的。孩子現在也比較愿意和我一起閱讀了。再一次發現我的影響圈有了進一步的擴大,從剛開始頭疼不愿意帶著他,到現在樂在其中。
二、本周100%達成的任務
- W36周計劃、W35周小結、每日計劃、每日反思。
- 三項日程事件。
2.一周三次的暴虐晨讀。
3.《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兩次拆書片段RIA。
4.《attention and effort》校對后修改及整理專業詞匯。
三、結論
計劃總數16項。
計劃100%完成項目9項。
計劃達成率56%。
四、沒有完成的任務及原因
1.卡片。
雖然讀過永澄老大的關于卡片制作的文章,但是一直以來沒有著手去做,也沒有用PORT分析過,沒有具體的步驟,潛意識里一直將它當做一個很難的事情。
解決:要么開始做,要么刪掉不做。
2.永澄的3篇關于系統思維的日更閱讀及留言
那幾日正好趕上情緒波動,即使孩子睡覺了也不想開電腦去閱讀和寫進幕布。
解決:躍遷活動的就差這三篇留言了,善始善終履行承諾,周一的下午三點前完成。
3.讀《職業生涯攻略》
自己在網上的簡歷已經掛了一周多了,唯一投的一份簡歷也杳無音信,挫敗感油然而生。于是從常州圖書干借的這本書,原著已經到第十版,應該是很經典的書籍。
書翻了一遍,還是挺實用的,但是遇到需要測評的時候,手頭沒有鉛筆,于是小我說,等我找到鉛筆再讀吧,于是就這樣耽擱了一周。
解決:目標定位在專業的職業生涯規劃師測評前,自己看書對自己有個大體的了解。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
五、下周重點任務
待月計劃制定后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