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年的青年節,迫于無奈買了K開頭的火車中轉,還是站票,路上和一位大叔扯閑話,心里泛起莫名的一絲感覺,仿佛又回到了坐K開頭的火車的學生時代。
12年至17年的每個節假日都是伴隨著K開頭的火車的轟鳴聲中度過,因為學生時代囊中羞澀,較大多數的時間買的是站票和硬座。在這一路上走來見識了不同地域的人,也聽他們講了不同地方的風情。
不同的嘴里說出的是不同的故事,我一向覺得自己是個很好的傾聽者,總在對方詞窮到口干舌燥的時候拋出一個新問題勾起一段新的故事,我只是靜靜的聽著,聽他們人生四五十年的時候對于過往情景的描述,也聽他們在人生弱冠之年對未來生活的無限憧憬與向往。
他們是一個人也是一群人,我統稱他們為勞動者。他們在各自擅長的領域里獨當一面或是作為中流砥柱的角色。
1.河南大叔
我聽過中年大叔抱怨說同一個工地河南老鄉不舍得花錢,天天饅頭咸菜的吃;也聽過河南老鄉抱怨說家里小孩兒上學高考壓力大,攢錢為孩子置辦家業,為他們的未來鋪一條他們自以為滿意的道路亦或是為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兒,攢錢也是為他們的孩子提供更好的物質生活。
看著他們滿臉的皺紋及頭上掩蓋不住的白發,聽著他們赤誠為子的想法,這些都讓我心靈觸動。他們文化較低,從他們嘴里說的話很糙,但是言語中透露出的那種為下一代勇于奮斗的熱忱,確是父輩的榜樣。
他們每次提起自己孩子的時候,眼角都堆著笑;滿手老繭的手扣著破舊的小屏手機,和孩子打了五十秒的電話匆匆掛掉,從他的一字一句中能夠聽出來,這番話是他在心里反復排練許久后才說出來的,每一句話都極有價值的占有了通話時間中的每一秒。從聽到孩子在電話那頭:“喂,爸!”之后,他嘴角的笑褶越來越深。我想,笑褶的深度也是他父愛的深度。
2.大一新生
14年的時候,去西安找同學玩兒。在河南到西安的路途中,四個來自不同地區的大學生閑聊。那時候的我脫去了青澀,聽著三個剛入學的大一新生侃侃而談。
他們自信的說著自己對于大學四年生涯的計劃,依據自己所學專業對社會問題進行初步淺析,我依舊扮演著傾聽者的身份混跡其中,故作深沉的以過來人的身份勸他們盡量腳踏實地的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兒。
我們從十一點一直說到凌晨三點,再也抵擋不住旅途的困乏,紛紛睡去。四五點左右,陸陸續續在自己的目的地下車。那時候的微信還沒那么得心應手,沒有留下聯系方式的匆匆告別。
我著實羨慕那個從陜北到青島念書的男孩兒,看著他自信到日朗風清的狀態,讓我覺得和這樣的人做朋友一定是一件很幸福、很幸運的事兒。還有那個徹夜被男朋友掛念的女孩兒,輾轉千里只是為了和對象廝守幾天。不知道他們現在是否還在一起,我倒是期望他們不被歲月欺、不被相思累,和和美美的走到婚姻的殿堂。
那是讓每個人都惦念的最美好的年紀,每個人都有一萬種可能去被打造,愿每一個在此年齡段的少年少女都能拼搏出屬于自己的未來。
3.體悟
滿滿的長夜火車依舊向前行駛,前排座椅上的男人耷拉著腦袋睡著了,他旁邊的男孩戴著耳機聽著歌,我依舊靠在洗手池邊,一邊看著車廂里的人生百態,一邊編輯著這篇文章。
車廂里靜悄悄的
聽不見最深處嘴角蠕動的耳語
倚門直立的少年半瞇著眼
這夜,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