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都市報》6月5日《通過胃 ? 抓住心 》 ? ? ? ? ?——小議《鮑勃?迪倫詩歌集》“薯片袋” ? ? ? ? ?三耳秀才
? ? ? ? ? 從喜歡開始。“how many roads must a man walk down,before they call him a man”?我的翻譯是:一個男人要走過多少路,才是好漢才是爺?除了詞,那節奏,“the answer is blowing in the wind”,不斷回旋的“答案在風中飄”,也讓我極喜歡。喜歡就是喜歡,那時,俺根本不知鮑勃?迪倫的。
? ? ? ? ?2016年,鮑勃?迪倫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熱鬧過一陣,是歌手還是詩人,中國文壇也爭過一陣,我只是一個看客,風聞而已。如今,聽說《鮑勃?迪倫詩歌集》在中國出版發行,且,出的是“薯片袋”——外包裝是洋裝,強烈美式風格的范,怎么著,我的好奇心都會被電擊中,方便的話,俺一定會買上一本,瞅瞅。
? ? ? ? ? 拋開看客的感性直覺,讓我們嚴肅起來,理性審視“薯片袋”詩集。它,對嗎?行嗎?算過度包裝嗎?是不是唐突了詩和詩人呢?
? ? ? ? 文化市場是市場,加上了文化,還是市場。只要“薯片袋”不違法不違規,對不對的問題,由出版方的老板管著就行了,我們完全沒有必要費那功夫多找一事。至于是不是過度包裝,在文學圖書叫好不叫座(更不要提詩集的行情)的情況下,在舉國大力弘揚文化的情形下,過度包一下,弄些噱頭,制造一點新聞,提升一點溫度,讓文學偶爾也占占頭條,有何不可?斬釘截鐵一句話:為了詩,完全可以不擇手段(法律范圍內)。對于經營者來說:為了詩,到遠方的路上,就是有一腳踏空,也是值得“點贊”的。嘿嘿,說不定他們的主要目的,并不是賣書,而是賣薯片咧?! ? ?
? ? ? ?印象中,楊絳先生講過,要想抓住男人的心,先要抓住男人的胃。通過胃,抓住心。“薯片袋”詩集的設計和營銷,其路子無疑是對的,且和地鐵、便利店、自動販賣機相結合,就是普通文青,如我,要想無視,也是不行的。在此,我有點奇怪,怎么不結合一點中國元素呢?比如弄些小批量的“傻子瓜子袋”“茴香豆裝”。——這樣,對中國的歌迷、文青以及吃貨,不是更有殺傷力嗎?
? ? ? ?最后,還是讓我們在中國成語中見識一下中國智慧吧。
? ? ? 兩個成語。第一個是得魚忘筌。對于鮑勃?迪倫的鐵粉來說,你拿到了貨,完全不必去管那捕魚的竹器。——你買到的薯片,真不吃,你送人好了,再不濟,扔掉薯片,留下書,不就齊了。
? ? ? ? 第二個成語是買櫝還珠。買到“薯片裝”,發現,我還真不喜歡民歌手迪倫這廝。論起來,在中國文化中,歌手,那是歸屬于戲子的,怎么可以拿一個文學獎,且是文學大獎呢?有些人這樣想,全然忘了《詩經》本來就是民歌后來成了“經”的。——即便如此,你手上不是還有薯片嗎,薯片一定脆一定爽吧?你就當親身體驗了一回買櫝還珠的現代意義吧?!
? ? ? ? ?通過胃,抓住心。這思路是對的;這事,是好的,不管是得魚忘筌還是買櫝還珠,都好。怕只怕,就像魯迅先生所擔心的那樣,扔一塊石頭到水里,一點聲響也沒有,那就不免寂寞了。
? ? ? ? 這世界變化快,“how many times can a man turn his head,and pretend that he just doesn't see”? ? ?“the answer is blowing in the wind”。
? ? ?
三耳秀才 2017年5月29日草于五更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