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上有人問: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那么給孩子房子,車子,票子就真的是愛嗎?
有個美國小孩問他的爸爸:“咱家有錢嗎?”爸爸回答他:“我有錢,你沒有。我的錢是我自己努力奮斗得來的,將來你也可以通過你的努力獲得金錢。”有個中國小孩問他的爸爸:“咱家有錢嗎?”爸爸回答他:“咱們家有很多錢,將來這些錢都是你的。”
不同的回答決定不同的教育,不一樣的教育決定不一樣的人生。很顯然,美國爸爸的回答可以幫助一個孩子建立正確的財富觀和人生觀,使其成為一個自食其力的實干家,而中國爸爸的回答只能讓孩子成為理所當然的“啃老族”。
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里,把自己辛苦賺來的錢作為財產留給孩子,自然是一種無私的愛;但是,留給孩子的最大財富,并不是有多少金錢,有多少房產,有多少家業,況且金錢也并不是萬能的。
美國石油大王約翰·D·洛克菲勒的兒子小約翰·D·洛克菲勒一直認為自己是父親巨額財產的管理者而不是擁有者。他的父親在他14歲的時候和他簽過一份“零用錢備忘錄”,約定“從5月1日起約翰的零用錢起始標準每周1美元50美分。每周末核對賬目,如果當周約翰的財政記錄讓父親滿意,下周的零用錢上浮10美分(最高零用錢金額可等于但不超過每周2美元)。如果當周約翰的財政記錄不合規定或無法讓父親滿意,下周的零用錢下調10美分。”雖然這是一份1920年代的零用錢標準,但是對富可敵國的洛克菲勒家族來說,實在是太低了。
郭晶晶和霍啟剛夫婦不可謂不富貴,是真正意義上的豪門,然而他們兩人帶孩子參加公益活動的照片被眼尖的網友發現,孩子腳上穿的鞋子只有200多塊錢,和霍啟剛的身家條件相比,200一雙的鞋子確實太便宜了。郭晶晶本人也是頭扎廉價的發箍,手拿國產的平價包包,和老公霍啟剛一起逛廉價超市,自己背起行李袋搬家,無疑是用實際行動為孩子做出了榜樣!
單純的物質滿足并非正確愛孩子的方式。林則徐說: “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么,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么,愚而多財,益增其過。”
最好的父母應該留給孩子一顆善良的愛心,讓孩子胸懷大愛;留給孩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讓孩子學會自信,懂得做人的道理;留一種能力和本領,讓孩子用自己的勞動創造財富,貢獻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