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著寒假,趁著不用外出走親訪友,我有了更多的時間來陪伴家人和靜心閱讀,這段時間我終于把《正面管教》的后半部分讀完了,這本書已經擱置許久了。
讀完全書,我對整本書做了一個導圖的復盤,這讓我對這本書的脈絡結構有了更加清晰地認知,這是一本家庭教育的書,是一本寫給所有家長父母的書。
我是兩個孩子的父親,雖然他們現在年幼,但是書中的許多觀點,我都特別認同,這也是我教育和陪伴孩子們的一個重要參考,接下來,我就談談我的一些讀書感受:
1當孩子的榜樣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
正所謂“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古人很早就意識到教育孩子最重要的責任人是父母。
一個家庭,父母的言行舉止會給孩子留下印象,孩子會不自覺地學習模仿。
因此,父母要注重言傳身教,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學習的榜樣,不僅要把許多知識技能教授給孩子,也要把積極的人生態度傳給孩子。
2平等對話的尊重
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與交流,是建立在尊重的基礎之上。
沒有尊重,就沒有平等對話。
父母要言傳身教行之有效,首先就要學會尊重孩子,不能把孩子僅僅當成孩子,而應該看做是需要平等對話的人,只有從意識上消滅偏見,與孩子的對話才會順暢自然。
3培養良好的習慣
葉圣陶先生曾語重心長地說:好習慣養成了,一輩子受用;壞習慣養成了,一輩子吃虧,想改也不容易了。
是的,好習慣是助推器,是助人騰飛的動力;壞習慣是枷鎖,是難以掙脫的羈絆。
很多家長都關心孩子的成績,卻不太注重孩子良好習慣的養成。
早起不睡懶覺的習慣,自覺完成家庭作業的習慣,整理自己書包干凈整潔的習慣,閱讀朗誦的習慣……這些都會對孩子的學習有影響。
作為家長,要注重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從每一件小事做起,從小做起。
4學會怎樣去堅持
蔡鍔說: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袁枚說: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拉羅什夫科說:取得成就時堅持不懈,要比遭到失敗時頑強不屈更重要。
如果一個人沒有堅持的毅力,沒有堅定的信念,是很難成功的。
孩子在遇到困難的時候,作為家長,要鼓勵他不氣餒,不放棄,想辦法,去解決,學會怎么去堅持,即使在最最暗淡的時候,也能從容應對。
5興趣出發注意引導
作為家長,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技之長,將來在社會上能更好的立足。
于是,有了很多的興趣班,彈鋼琴、練書法、學舞蹈……
但是,有些家長卻把孩子當成自己遺憾的接替者,忽略了孩子的意愿,這樣的結果,最后往往是家長很期待,孩子很痛苦,相處不愉快。
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覺得,關乎孩子的事一定要考慮孩子的興趣愛好,從興趣出發,不要強迫,有一個良好的基礎,加以引導,成就孩子。
6把選擇交給孩子
我們可以看到很多案例,家長從小包辦孩子的一切,讓孩子對家長形成依賴,孩子長大成人以后,仍然缺乏獨立生活、獨立思考和自主選擇的能力。
人生是一場負重的狂奔,需要不停地在每一個岔路口做出選擇,而每一個選擇,都將通往另一條截然不同的命運之路。
很多時候,我們需要綜合自己的喜好、能力去決定每一個選擇,去走好自己的每一步,成人如此,孩子亦是如此。
記得,龍應臺在《目送》的結尾這樣寫到: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多給孩子選擇的權利吧!孩子的人生需要孩子自己作主。
教育是慢的藝術,家庭教育作為教育的組成部分對于孩子們的成長有多么重要,我想,每個父母都了然于心。
如果把孩子的慢慢成長比作是人生修煉的話,那么,陪伴孩子的父母們又何嘗不是在修煉呢?修煉心性,修煉教育技能,只有這樣,才不會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漸行漸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