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月八日國際婦女節,這個原本為紀念世界各國婦女爭取和平、平等、發展而設立的節日,隨著時代的變遷,在節日經濟的推動下,越來越成為女性彰顯自己的一場歡慶,名稱上也逐漸從“婦女節”演化為“女神節”。
提起女神二字,我想起了顏值與心靈都美得動人心魄的奧黛麗?赫本,想起了跨越國界、為數以百萬計貧困苦難的人帶來希望與尊嚴的特蕾莎修女,但在這里我不想用太多筆墨去贊嘆她們的優雅氣度與人格境界,她們距離我們的生活仍是太遙遠了。
我想把視線投向那些更平凡的女人,去記錄她們在生活不同的角落,由內而外散發的,那份遮不住的優雅與神性。
(一)兩則故事
公交車上驚鴻一瞥的柔美
記得幾年前,曾在公交車上邂逅過一個女性,大約六七十歲,衣著普通,容貌不驚,花白的頭發微微燙著卷,而無意中與她眼神相連的那一刻,卻深深地打動了我。——她的臉上始終掛著淺淺的溫柔,和若有若無的笑意。在我們的眼神無意觸碰的一剎,這份溫柔的笑意如同一個美好的漣漪,輕輕的蕩漾擴大,變得更加明確與動人——她正在對我真誠的微笑。
我不自然地回了一個微笑,有些驚訝和摸不著頭腦,不由得左右環顧了一下,然后確定,剛剛她是在對我微笑。這么多年,我從未遇到來自陌生人的,如此柔和、自然、主動、美麗的微笑。我對她有些好奇,開始悄悄地觀察她。那天的公交車人很少,她坐在車前身的側位上,我坐在大約四五米處靠窗的位置,從地勢上而言,觀察她很方便。我幾次偷瞄向她,都發現她的身姿端直卻又放松,落落散發著一種說不出的優雅。無論她的眼神無意識地投向任何地方,她的眉眼盡是一整片優美的柔和,她平淡的五官,因著這一臉云淡風輕的柔和,和那份始終淡淡的笑意,有了一種不搶眼,卻特別真摯動人的光芒。
似乎覺察到了我在偷看她,她有兩次再度和我對視,每每都立即真誠、大方,而自然地對我微笑。反倒是我有些尷尬,總是趕緊把眼神投向窗外。
而我的內心,卻因著她柔和真誠的微笑,如同被春日的暖風輕輕吻過,被深深觸動和共振了。她臉上的那份掩飾不住的溫柔、和平與優雅,那種在歲月打磨下自然呈現的心靈之美,瞬間點亮了我,讓我對這份難以言喻的、超越容顏的美,心生向往。
然后,我覺察到了自己面部無意識的僵硬與緊繃,并試著去放松和放柔自己。再然后,在接下來的一整個上午,我發現自己的臉上,也開始不自覺地掛上一種淡淡的笑意,并且有一種內在的柔軟和喜悅,想要對每個與我擦肩而過的人善意微笑。
我相信,在生命的交錯中,被這位平凡的女士柔和美好的氣質所打動甚至鼓舞的,一定不止我一個人。有些遺憾的是,當時的我沒有足夠的勇氣上前與她交談,去了解她的生命故事。但我確定的是,她一定有一顆通透智慧的心靈,才能在這個年紀,在經歷了人生的風浪后,臉上依然盈滿了云淡風輕的柔和,和對生活的滿足,優雅,與善意。
斷臂天使的力量之美
如果說上一則小故事,是關于生命柔和之美的,那么前幾天無意看到的一段視頻,則讓我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之美。
她的名字叫李智華。視頻中,一位身著紅衣的斷臂女子,面帶明媚的微笑,侃侃而談她的生命故事:兒時的她,母親因精神分裂發離家走失,襁褓中的她因家中失火,永遠失去了雙臂。到了上學的年齡,因身體殘疾被拒之門外,渴望上學的她在窗外墊著磚頭聽,后來被老師特許去學習。后來,她用雙腳學會了做飯,喂豬,縫補衣服,開拖拉機,寫書法……
曾經接受好心人資助的李智華,在自己生活艱難的時刻,也不忘力所能及地幫助他人。2000年,在她每天的生活費只有3元錢時,仍每月堅持向某貧困同學的家里寄20元錢。2006年參加工作,在得知13歲少女馬依曼患白血病時,她將自己首月工資全部捐出來資助治療。
再后來,李智華不僅順利考取了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的碩士研究生,還開設了自己的心理工作室,成為一名心靈講師,點亮了無數人的生命。
“我書法的印章沒有‘墨香’一類的詞,所有的章都是兩個字——‘力量’。”看著視頻中的她用腳從容地寫出“生命力量”幾個字,再優雅地用腳印上“力量”二字的章印,我被她內在流露的生命力量之美,震撼到無以復加。
在演講過程中,無論是講到兒時手臂被大火燒焦,還是自己如何克服種種困難讀書,或是14歲時母親發病墜河而亡,她的臉上始終掛著微笑,有時是自信的,有時是釋然的,而這些微笑中都有一種共同的屬于她的光芒——堅韌與樂觀。節目的最后,她笑著說,“即使生活不愛我,我也要微笑著愛生活,最終讓生活也愛上我。”
(二)內在女神的覺醒
寫完這兩則小故事,我知道,這個世界除了這些已然綻放著生命光芒的優秀女性,和那些仍處在貧困、戰爭、疾病、暴力、歧視中的苦難女性,放眼望去,更多的是——千千萬萬雖然不缺吃穿,卻依然在生活的煩惱中掙扎迷失的女性。
許多表面光鮮的女性,仍在被她的痛苦之身所攫取,生活在內心的水深火熱之中。有些是情感的執著,有些是自卑的陷阱,有些是瑣碎家務的拉扯,有些是自我的迷失,有些是愚昧的無明,有些是抑郁的黑洞,還有各種孤獨、不安全感、嫉妒、憤怒、悲觀、焦慮……這些內心的沖突所帶來的痛苦和沉重,某種程度上,并不比外在的戰爭或貧困帶來的痛苦,傷害更輕一些。
對女性痛苦之身的認同與瓦解
埃克哈特·托利在他的著作《當下的力量》提出了一個觀點:每個人都有一個痛苦之身,一個人的身上所儲藏著的痛苦不只是自己這一輩子的,還包含著家族乃至民族的痛苦。痛苦之身有兩種模式:活躍與休眠。有些人可能偶爾感受到它,比如失戀或破產。而對于一個極端不快樂的人,其痛苦之身可能100%處于活躍狀態。
任何事情都可能引發痛苦之身。而女性的痛苦之身,要比男性嚴重很多。
過去數千年的男尊女卑傳統,女性生命價值被貶低、壓制,甚至被虐待、被強暴、被拋棄。加之生育的劇痛和死亡風險,生理期的身體痛苦,女性的痛苦之身遠超男人。而這所有的集體無意識的痛苦,都會儲存在女性的身體中,極容易引發各種身體和心理問題。在托利看來,痛經、產后抑郁癥等癥狀,往往是女性深藏的痛苦之身,在這些寫滿集體無意識痛苦的女性生命階段,被激活了。
女性天然的敏感和情感豐富,也會讓女性更容易感受到更多的痛苦。許多情況下,女性會無意識地認同自己的痛苦之身,并用更多的情緒不斷喂養它,被它汲取力量,甚至被它控制和吞噬。
而少數女性,開始努力把意識之光帶入痛苦,開始認識到痛苦只是小我的投射的陰影,開始試著不再認同痛苦之身,而是讓自己成為觀察者,把更多的覺知,觀照,接納,和流動帶入自己的生命——痛苦之身就開始在她那里,漸漸瓦解了。
就像黑暗無法在光中生存,痛苦在充滿覺性之光的心靈中,也無處遁形。
只有瓦解了自己的痛苦之身的女性,才開始真正的綻放女性驚人的美與力量。——如花的嫵媚,水的流動,大地的包容,天空的靈性,鹿的優雅,豹的敏捷,樹的傲立,云的氣象萬千……這些深具生命力的美,本是每個女性本然具足的,內在的神性之美。
而那些還沒有從痛苦之身中脫離和覺醒的女性,即便貌美如花,香車游艇,撩男無數,也不能稱之為女神。因為她的心靈,仍未被點亮。
你本生而有翼,為何卻要匍匐前行?
痛苦是一扇極好的門。因著各種強烈的痛苦,這個時代,有越來越多的女性,開始踏上了靈性覺醒的道路。越來越多的女性活出自己,成為光芒四射的女神。
我心中的女神,并不是那些如同閃閃發光的魔法棒般,生活一帆風順,方方面面都出色耀眼的女人,也不是那些天生就堅強果敢,或聰慧靈性,見識或心胸過人的女人。
真正的女神并不是生而完美,她一定會經受生活的苦難和拷打,她甚至曾經極其敏感脆弱,她可能在某些方面始終笨拙渺小,然而她的堅韌和覺知,讓她不曾放棄對自己和這個世界的愛與希望,一點點艱難前行,一點點鍛造著自己晶瑩剔透的金剛心,并用這顆心的微光,盡力地照亮著身邊的世界,迸發出生命最高貴的光芒。
即便每一個最平凡的女人,內在也有著神性的光芒。
魯米有句詩:你本生而有翼,為何卻要一生匍匐前行?
每個女人都是曾經折翼的天使。當她被痛苦之身所控制時,她就失去了自己的翅膀。由衷地祝愿,這世上的每個女性,都能瓦解對生命痛苦之身的認同,長出靈魂的雙翅,在天空下自由翱翔,不畏風浪,光芒綻放,真正成為自己的女神。
作者:王玖翎,又名九九,九初心舍創始人,馬丁納學院特約撰寫人,心靈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