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過去有一座用大石頭搭的石橋,打我記事起那座橋就已經很老很老了。女人們經常在那座石橋上用棒槌洗衣服,孩子們則喜歡坐在石橋上玩水。接下來的這個故事,主角之一就是這座大石橋。
記得那是一個陰天的夏日午后,那時我只有七八歲。當時我正和一群小伙伴在河邊給剛撈上的魚砌水上樂園,玩兒著玩兒著,天就下起雨來。我們完全沒有因為下雨而掃興,反而玩得更起勁了。
雨越下越大。起初是灑,后來就改成了潑,很快就把用來過河的石頭淹沒了好幾塊。這時,一個阿姨提著許多東西在河邊猶豫著,我想她應該是想脫鞋過河,又不知道把東西放在哪兒吧。見狀,我就對小伙伴說:“我們去幫幫那個阿姨吧!你們幾個去幫阿姨提東西,我們四個去搬石頭護送阿姨過河。”小伙伴們聽了紛紛表示同意,于是我們就開始分頭行動!
我們兩人一組,專挑那些平整的石頭搬,很快就把石橋墊高了。阿姨順利通過后,渾身濕透的我們冒著傾盆大雨給石橋加高加固,這一幕恰好被一位叔叔看見了,他透過雨簾笑著對我們說:“你們可真是一群小雷鋒啊,竟然給大人修橋哩!”我們聽了更加自豪,列隊站在石橋兩旁對叔叔說:“叔叔,這橋結實著呢,您走吧,我們給您護衛。”有一個男孩子還鄭重地行了個軍禮。那一刻,我們好像忽然懂得了什么叫做使命。
見石橋已經加固完畢,我們又把橋兩邊的積水處放了一些石頭。做完這些,我們又兩人一組,抱著石頭去找那些大一點的積水坑。每發現一處我們就像發現寶貝一樣驚喜萬分,認真比量很久才放下手中的石頭,確定放穩了不會晃動才歡呼著飛快跑回河邊去搬石頭。如此往復。
那天下午,我們在雨中奔跑,在雨中歡呼,足足跑了幾個小時。當時,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滿是泥點子。有抱石頭蹭上的,有奔跑時和放石頭時濺上的,也有不小心滑倒時弄到身上的。這些榮譽一般的泥點子讓我們體會到了勞動的光榮和可貴,也讓我們深切體會到了助人的快樂。
那天,好幾個家長都來過河邊,但我們誰也沒有離開。當我們最后一次返回河邊的時候,不知是哪來的默契,我們竟一起沖向之前放魚的地方,推倒了之前禁錮魚兒的“水上樂園”。看著那一條條重獲自由的,歡蹦亂跳的魚,一種從未有過的情愫在我們心底蔓延。
臨走時,我們做了一個約定,以后每逢大雨天,就來河邊給石橋加固。后來每逢雨天,就有小小的身影出現在河邊。起初是幾個人,后來就只有一個人。再后來,那一個身影也越走越遠。再后來,石橋被一座鋼筋水泥橋所取代。那歷經了風雨,承載了幾代人記憶的石橋,也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