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 ? 看公眾號的時候,看到了一個關于焦慮的話題。不同年齡段的人們,有著不一樣的焦慮:
? ? ? 十多歲的少年少女們在焦慮著學業:“還有28天零14時43分45秒,就要到2019年高考了”(然而我還沒準備好);“距離上交卷子只有30分鐘”(但是我的作文還沒有寫啊!!!)“這一道30分的大題,我只會寫一個解字”……
? ? ? ? 隨著年齡的增長,二十多歲的青年們的焦慮又開始增加:要畢業了,我應該何去何從?是去體制內還是在體制外?是外出打拼呢還是回老家工作?
?????? 去參加身邊好友的婚禮,轉而又想到自己依舊單身,回家了父母一臉焦急地問:“這個姑娘/小伙子怎么樣?”“你要趕緊找對象,年齡大了都被人挑走了,而且自己的價值一年不如一年了。”
? ? ?? 掃地和洗頭的時候,發現一撮又一撮的頭發,瞬間感到頭冷。如何挽留頭發,成了當代青年人關心的話題。
? ? ?? 羨慕同事曬貓曬狗,自己還在等著工資還上花唄。買買買,不存在的。一邊感嘆一下自己什么時候能不顧價錢肆意買買買,一邊感嘆這是是窮病,得治。
? ? ?? 在一無所有的時候,遇上想照顧一生的姑娘。
? ? ?? 想做點啥的時候……時間不夠用啊
???????別人減肥是真的瘦了,自己減肥……怎么就減不下去呢?
? ? ? 踏入三十歲的門檻,焦慮的來源一般是錢,孩子,父母,家庭關系和事業。
? ? ? 面對上漲的房價,還是要咬牙買上學區房,付了首付還貸款,不敢病著,不敢辭職,不敢旅游不敢買買買,還要加班。
? ? ? 好不容易開了股票的賬戶,發現股票跌了……損失了好幾萬。
? ? ? “這道題怎么講了這么多遍你還不會!"看著別人家的孩子都是優秀的。怎么自己和愛人都是學霸,孩子還是學渣呢?
? ? ? 還有28天零14時43分45秒,孩子就要高考了,看著她努力成績卻沒有提升,既緊張又焦慮。
? ? ? 今天和老公吵架了,老公一直不理解我帶娃的辛苦。
? ? ? 現在是互聯網寒冬,想想父母的身體,孩子的輔導費,家庭的開銷,還是選擇996吧,別被裁員了。中年找工作不好找啊。
? ? ? 而五六十的老年人們則開始焦慮:孩子找對象了沒?找了沒?趕緊找。結婚了彩禮怎么辦?怎么還不生娃,我可以幫著照顧孫子啊。養老怎么辦?
2
? ? ? 看完不同年齡段的人的焦慮后,我忍不住想到了自己的焦慮:
????? 作為一條咸魚,我焦慮自己不夠優秀,焦慮自己做事毛毛躁躁;焦慮自己寫文章沒有素材還寫的不好;焦慮自己處理不好人際關系,進而焦慮自己過不好這一生……這些焦慮會讓我煩躁沮喪迷茫不自信,不敢行動,不知道怎么做才好。
???????看完了別人的焦慮,把自己的焦慮一相比,總覺得自己的焦慮像是一種矯情,明明別人比自己的情況嚴重多了,還不是勇敢面對,樂觀積極堅強地生活著。可是隱隱總覺得不同階段的焦慮像是一種“預告”,他們的焦慮和痛點,未來自己也有可能會遇上。
?????? 我發現自己在焦慮的時候,會在這種情緒的作用下容易把問題的負面之處放大:這樣子毛毛躁躁是做不好事情的!完了完了,要是一直這個樣子事情很容易變得更糟糕!又或者是,找不到故事充實文章,我的文章就會變得很無聊,肯定是寫得不好的……在焦慮的情緒下,我會對現狀做一種很糟糕的設想,進而陷進焦慮的漩渦中難以離開。
????? 《應對焦慮》這本書中,有提到焦慮扭曲思維的方式,其中幾類是:
??????? 1.過濾:只關注負面的信息,忽略所有積極的方面;
??????? 2.極化思維:非黑即白,非好即壞,如果不是十全十美就是一無是處;
??????? 3.過度泛化:一次糟糕的經歷就意味著類似的情景永遠會重復糟糕的經歷;
??????? 4.放大:夸大事情的嚴重性,放大所有不好的事情;
????????5.個人化:認為別人做的事情都和自己有關,頻繁地將自己和他人做比較。
?????? 看,對照上面五點,在焦慮狀態下的自己,思維已經被扭曲到這樣的程度了。當超出某種范圍的焦慮讓自己覺得坐立不安,沮喪消極,又或者是急躁、憂心等等,那么這樣的焦慮就需要被注意到。
??????? ?一意識到自己焦慮了,大腦卻判斷自己只陷在焦慮的漩渦里,思維被扭曲,這對事實沒有任何幫助,這樣的感覺不僅難以擺脫焦慮,反而會加重焦慮,形成一種很負面的循環。就像如果想要手里盡量多地擁有一些沙子,越想五指緊閉用力抓緊沙子,沙子卻流失得越快。如果繼續五指緊閉,那么就沒有辦法達到初衷了。要想盡量多地保留沙子在手心,就需要放松緊繃的手。
? ? ? ? 同樣地,要想自己慢慢地從焦慮的情緒里走出來,就需要先接受焦慮,一點一點松下自己緊繃的情緒。
3
????? 記得《愛情公寓》里面有一對神奇的情侶——唐悠悠和關谷神奇。
?????? 這對情侶在彼此對吵到怒氣最大值時,會選擇把吵架的原因、事件和情緒像電腦一樣存檔起來。然后原本一臉怒容的自己和對方立刻變得甜甜蜜蜜,恩恩愛愛。等到哪一天想起這件事了,又會接著在腦海讀檔,繼續吵起來。
?????? 我覺得,面對焦慮的時候,也可以選擇像唐悠悠和關谷神奇那樣,先給焦慮按下“暫停”鍵,把焦慮“存起來”,做一點其他事情轉移一下注意力。
?????? 選擇這樣做是有原因的,因為在焦慮的情緒下,被扭曲的思維方式會干擾自己做出不一定合適的決定。而行為,是可以盡快改變情緒的。比如一些特定的時候會存在緊張或者難過的情緒,有人突然講了一個特別好笑的笑話,如果你實在忍不住噗嗤一笑,有那么短暫的時刻,注意力轉移到笑話上了,再回頭難過或者緊張的時候,程度就會減輕一些。接受焦慮也一樣,只有通過具體的行為讓焦慮的情緒變得松動一些,才會更好地接受焦慮,去投入更多的精力到引起焦慮的問題本身。
????? ?知乎上有不少針對“如何克服焦慮”的答案,比較實用的小技巧是:出去走走、曬曬太陽 、吃點好吃的 、聽音樂 、冥想 、跑步 、與別人聊聊。(來自:高冷冷)這些都是用其他行動有效緩解焦慮、接受焦慮的辦法。或者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可以迅速切換狀態的活動,將自己的注意力短暫地從焦慮里擺脫出來。也就是選擇把的焦慮這個事情像電腦一樣存檔起來。
4
??????? 經過一段時間的緩解,再回頭看看焦慮,焦慮這樣的情緒的出現,就和壞天氣的出現是一樣一樣的——總會有,而且很正常。焦慮就是諸多情緒當中的一種。我們在遇到開心的事情時,會開懷大笑,我們遇到憂傷的事情時,會選擇傷心落淚,焦慮和這些情緒一樣都是真實的本能反應,沒有人會覺得這會特別不合常理。那么面對不順利的事情,有人選擇了焦慮,同樣也可以當成一種情緒上的反應,它本身是無關對錯的。
???????然后再選擇深呼吸幾口,開始直面現實,嘗試問問自己引起焦慮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是因為當下的事情出現了什么不順利,還是對未知的未來感到不安忐忑? 事情真的像我當時想的那么糟糕嗎?最好的結果是什么?最壞的結果又是什么?我還有什么樣的解決思路和解決辦法?
???????真正投入到解決問題的狀態時,你會發現,問題正在被解決的路上,而焦慮,正在漸漸消失。
?????? 就像我,在寫這篇文章之前以及寫了一半的時候,我一直在焦慮,但我也嘗試了停一陣子,也嘗試了心平氣和找材料,最后覺得至少應該寫出來試一試。寫到最后,雖然寫的不一定好,但關于這一篇文章引起的焦慮,至少沒了。我接受了我的焦慮,也克服了這一次的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