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來了,或許是往日愛寫日記落下的病根。腦海里總有文字在間歇里覬覦,不予人徹底休息的余地。我被自己懶惰與矛盾的頑疾所苦惱,下沉卻又不甘下沉著。電影,一部接著一部的畫面。說不清是的確在娛樂身心,還是,想要在電影里搜尋一些什么。體悟,感受,還是靈感?亦或者是,想借用電影或者音樂的聲音來驅逐掉所有一切的煎熬、顧慮與愁悶——為了現(xiàn)實生計或者為了所謂理想的東西。
雷響作前奏,隆重迎來一陣疾風驟雨,雨點敲擊鐵皮屋檐的聲音,重重地掩埋了電影的臺詞。即便完全合上玻璃窗,即便把電影的聲音調(diào)至最大,仍只能通過字幕來辨別主人公之間的對話。我放棄,索性按了暫停鍵,把窗戶又重新揭開。聽吧,這雨聲,可以在震耳欲聾里轟然參差不齊。韻律,是人自己感覺出來的。這雨聲,引起我一大片一大片空白的腦海。莫名地,思緒難道也被按了暫停鍵?
因為大腦被暫停了,所以很遺憾地沒有細數(shù)雨點打擊樂持續(xù)的時間。只是,感覺得出,沒有過多久吧,雨聲終于越來越小了。窗外的小街上很快又恢復了人來人往的熱鬧場景。這午后的雨點,果然只是一段蜂涌而至的插曲。
對,電影。又回到冗長而深刻的影片劇情。和電影相關的,或者不相關的情愫,便在那些深刻經(jīng)典的臺詞里崛起,蕩漾,流連。面對痛哭的場景,似乎不像以往那般容易陷進去跟著淚流不止了。隱約發(fā)覺,自己的淚點是不是在提升了。影片結束的時候,思緒竟恢復并且得以延長。是的,我沒有哭,但是有種道不明的情愫跟著主角走了進去,許久之后才走出來。影片結尾的音樂余音繞梁著。這里面的故事,我在嘗試努力地領會與吸收。
《為愛毀滅》——愛情帶來的悸動、苦痛與得失,《地球上的星星》——家庭和學校教育的影響、孩子的可愛與可貴。為愛毀滅是一種境界,每個孩子都是閃亮的星星。朋友介紹得不錯,阿米爾汗導演的影片總能給人呈現(xiàn)出很真實的社會狀態(tài),予人很深刻的心理沖擊。無論是否是他親自主演的,他影片里體現(xiàn)出來的導演藝術與真實人性都十分令人折服。我不大會寫影評,但是每當看到一部給予我深刻沖擊的影片時,總希望自己能夠記住它——純美而生活的畫面,善良的人,給人心靈啟迪的臺詞……真正優(yōu)秀的電影,應當是令觀眾跟著里邊的人物一起煩惱、苦痛、醒悟之后仍能增添生活的勇氣與信念的吧?
于是,可以恣意決定與度過的日子里,我在影片與現(xiàn)實之間反復咀嚼與體會,生活的苦與樂,人性的善與欺。竟然想起自己勸慰朋友的口頭禪是,凡事都有正反面,學學人家阿Q。生活的藝術,或者哲理,其實都藏匿在生活本身之中。每個人都有故事,或長或短,或多或少,或喜或悲。就像是,我接不下去的話語,其實都躲藏在豐富狡黠的文字里。像人的胸懷一般,有時候,猜不透。
其實,都是些和影片相關,或者不相關的覺悟。我們只是會不自覺地在某些影片里找尋自己的足跡。那是感動,亦是懷念。那是已經(jīng)發(fā)生了的,殘念也是好的。還未發(fā)生的將來,仍在我們手上,迫不及待地想要憧憬與掌握。告訴自己,還活著,還是幸運的——在天亮的時候,對自己微笑著說一聲,嘿,準備好了嗎?新的一天又要開始了。
——2011-7-17 星期日 陰間有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