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個成年人最要緊的就是自知。對自己的認知一旦虛高于自己的真實價值,就會很危險,這種危險,輕則偏執,扭曲,抑郁,重則,甚至可能會發瘋。那什么是一個人的真實價值呢?殘酷地說,除了極少數天才比如凡高這樣的,社會給你的反應也就是說那些世俗的具體的東西,基本就是你的真實價值。這個反應是動態的,有一個彈性的區間,但不會有很大的偏差。接受這個現實,才能相對平和安全地生活下去。
2.離佛最近的思維是: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佛說:無論你遇見誰,他都是你生命中該出現的人,絕非偶然,他一定能教會你一些什么。這句話其實是在說:我們要從一切事情中汲取養分如果你把一切所發生之事都當成壞事,從負面角度去思考和看待,封閉又緊張,那一切事都會變成削弱你心力、制造內耗、傷害你的事。心力強的人遇到好事,安心享受(不憂慮);遇到壞事,查漏補缺、提升自己(不抱怨)。順勢而為,面朝陽光。
3.①你擔心的大多可怕的事都不會真實發生。
②別人對你說的難聽話,各種【詛咒】無法傷害你分毫。
③來自他人的負面評價不可怕,只要你自信、樂觀,他就會對你改觀。
④矛盾時刻都在發生,【口角】影響不到你的生活。
⑤看淡別人的評價/批評/八卦,做好自己。
4.不論是東西還是人,只有隨時能夠放下,才能真正地體面擁有。內心明白無論何時驟然失去,自己也能一如既往地生活。只有在這樣的前提下去中意一個物、做一件事、愛一個人,這份喜愛才是純粹的,并且因為純粹而珍貴。所以如果當你發現已經離不開什么了,那恰恰意味著到了應該放手的時候,因為你已經不再具備好好擁有的能力。人有了軟肋,就會慢慢變得不像自己,也不再可愛。做好了放下的準備的時候,才是真正開始擁有的時候?!疚覐哪闵砩汐@得了前所未有的幸福與能量,但假使你不說一字便兀自離開,我也會笑著收好我這幾個月來為你寫的沒有寄出的話?!?/p>
5.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你在表達、贊美一件事物,就算有人與你意見不合,也相對無礙。而一旦你在批評或表達自己不喜歡什么,就會不小心得罪刺痛某些人的神經。因為那可能是別人一個團隊花了很多錢搞的活動,或者花了很多心血弄的一件作品,只是恰巧不是你喜歡甚至討厭的類型而已。如果大家都能理解,對方只是在表達他的個人立場和偏好,而不是針對你,也許可以有更多元的聲音與環境。因為任何事都有喜歡和不喜歡,都是因人而異的選擇。情商高的人很少說【不】以及【否定某物】,但還是更愛可以暢所欲言真實準確表達自己內心所想的人。不要憋屈,不要偽善,被誤解是表達者的宿命。
(配圖:Alexandra Sophie,法國女攝影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