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街日記》,是日本導演枝裕和2015年的作品,改編自吉田秋生創作的同名暢銷漫畫。是一部演繹日式溫情的文藝片。
故事劇情很簡單:在鐮倉生活的三姐妹香田幸、佳乃和千佳從小被出軌的父親拋棄,自私的母親次年也改嫁他人,三姐妹只能由姥姥撫養,而姥姥不久后也離世,留給她們一座老宅子。于是三姐妹在這座老宅子里相依為命,長姐香田幸早早擔任起長姐為母的責任,全力照顧著這個家和兩個妹妹。
一天三姐妹突然收到15年未聯系的父親去世的消息,在葬禮上她們第一次遇見了插足父母婚姻的女人與父親生下的妹妹淺野鈴,此時小鈴生母已逝,主持喪禮的是父親再娶的第三個女人,也就是小鈴的繼母。感受到小鈴在繼母的家庭中生活的并不快樂,大姐香田幸毅然決定摒棄前嫌將小鈴接回鐮倉共同生活。
接下來的時間里,濱海道的櫻花開了又謝,院子里的梅子綠了又黃,親戚鄰里人們來了又走,同父異母的四姐妹開始了一場不期歸期的共處。擔起家庭責任的大姐,善良可愛的妹妹,她們互相照顧互相支持互相鼓勵與關懷,在不斷的失去與得到中,撫平對方的傷痕,變得樂觀,懂得感恩。相親相愛,日益情深,留下了美好難忘的時光。
三姐妹一同釀造青澀的梅子酒,一同在夏夜里點燃美麗的煙火,一同去海灘漫步,一同看月亮,一同炸天婦羅做咖喱飯,一同品味生活的苦澀與甜蜜,在悄然流轉的四季里感受親情的點點滴滴。
電影里沒有驚心動魄、跌宕起伏的情節,沒有讓人熱血沸騰、歡天喜地的橋斷,全是細碎的點點滴滴。她們的日常溫情而清新,如涓涓清流撫慰人心,平淡溫馨卻讓人向往。
全片洋溢著淡淡的溫暖與感動。枝裕和導演的大師氣度在鍋碗瓢盆的瑣碎生活中彰顯出來,他用極其細膩的畫面展現了家人之間的羈絆。梅子酒,沙丁魚吐司,櫻花隧道,鐮倉的海,煙火,幾乎組成了所有的生活片段。
電影講的全是日常瑣事,有很多吃飯的鏡頭,就像你我的瑣碎人生。枝裕和在接受采訪的時候,也表示自己很喜歡拍攝“吃”的場景。在此片中的”吃“,是”愛“的記憶:姥姥的味道是”魚糕咖喱“,“沙丁魚面包”,關乎爸爸過去的記憶。
影片中很多老舊的事物與物件,我想都是導演別有用心的安排,比如那幢很有味道的古舊老宅、有年代感的電風扇、裝梅子酒的大小玻璃瓶。
如枝裕和所言:“在拍攝中我決定不考慮廣泛的概念,諸如‘日本’或‘社會’。對于電影里的人物,我只關注那些他們可以用來投射感情的事物,像睡衣、瓷磚、牙刷,還有蝴蝶。我想要的是每一個鏡頭能夠花幾個小時去仔細地拍。”在他看來,“細枝末節累加起來即是生活,這正是戲劇性之所在,我建構每一個場景,都只依賴細節。”
枝裕和的電影大多帶有一種安靜緩慢的腔調,很文藝唯美。輕言細語講著家常瑣事,“日子一天天過去,生活一天天繼續”,枝裕和的電影《步履不停》也是如此。
大家都說這部電影很治愈,因為處處滿溢著簡單的溫暖。好多觀眾表示想去住電影里的老宅,想成為姐妹中的一員等等。
為什么看后我還是覺得哀傷?因為電影讓你覺得美好的不夠真實。
三姐妹對插足家庭的第三者與父親生下的同父異母的妹妹沒有絲毫怨恨,而是發自內心的憐惜、疼愛、喜歡。姨姥姥對大姐幸說:養孩子可不像養動物。幸卻很堅定地回答,當年拉扯兩個妹妹不也過來了么?風輕云淡。
美麗的事物在這部片子里也實在太多。初春的櫻花,梅雨時的繡球,夏季蟬鳴中的紫薇。庭院里那株歷經四季流轉的梅樹,冬日里動人的梅花,爬上樹摘下的梅果,每個姐妹不同口味兌出的梅酒。一起糊墻紙時的打鬧,互相擠兌的玩笑,海邊逐浪的恣意,一起放煙花時的燦爛,姐妹交流時眼神的溫情……哪怕是電影的三場葬禮也都是那么的唯美動人。
影片可能更像一個美好的夢,無論生者還是死者,每個人都那么完美,全是溫情洋溢又舒心可人的畫面,可正是因為太過美好與溫情,會讓人于心不忍。生活哪有這般平靜動人?哪有那么多的美好?
所謂:世間好物不堅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世事也是夢一場,繁華美好終究敵不過空虛浮躁、煩惱無盡。如朝露一晨,閃電瞬間。
不信你看影片中美好的生活之下掩藏著每個人的尷尬:大姐幸曾是父母失敗婚姻的受害者,誰知自己長大后卻也去破壞別人的婚姻,成了別人眼中的小三;二姐佳乃總想追求真愛而屢次被男人拋棄;三姐看起來大大咧咧,實則暗戀朋友多年卻從來都說不出口;四妹小鈴因為自己的媽媽是小三而對姐姐們一直心存內疚,只好每每用微笑掩飾。
人生也許真如春花般脆弱,只需一陣微風吹過便會凋落。
如影片中的一句講過幾遍的意味深長的話:活著的東西都是很費功夫的。
但是莫泊桑說:“生活不可能像你想的那么好,但也不會像你想象的那么糟。我覺得人的脆弱和堅強都超乎自己的想象。有時,我們可能脆弱的一句話就淚流滿面,有時,也發現自己咬著牙走了很長的路。”
無論如何,日子總要過下去的。
盡管有這么多不真實的美好,但畢竟是美好。所以還是值得一看,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