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連接內卡河兩岸的海德堡老橋由來已久。古橋最初由羅馬人所建,后經海德堡人連續多次修繕,但終因洪水等諸多原因毀于一旦。
目前的這座具有九個拱門的古橋,長200米,寬7米,是由選帝侯卡爾?特奧多(Karl
Theodor)興建于1786-1788年,所以這座橋被稱為卡爾-特奧多橋(Karl-Theodor-Brücke),已成為海德堡的著名景點之一。
站在古橋之上,憑欄眺望,高處的山巒,橋下的碧波盡收眼底。你不禁感嘆上天對這塊寶地如此垂青,將一片碧水藍天與兩岸的蔥郁翠谷完美捏合于一體,古老、寧靜而又浪漫的氣息渾然天成,讓人心曠神怡。
古橋聚海德堡美景與靈氣于一體,成為海德堡標志性建筑。在許多詩人和藝術家的傳記里面,都有過關于海德堡及古橋的記載。九世紀德國浪漫主義,也在海德堡發源和發展,使得海德堡成為了德國浪漫主義的象征地和精神圣地。
我把心兒遺忘在海德堡
在一個溫暖的仲夏夜
我的耳朵也充滿了愛情
她的嘴唇好像玫瑰含笑
當我們在大門前告別
我清楚記得那最后一吻
我把心兒遺忘在海德堡
我的心啊在內卡河邊狂跳
大詩人歌德的這首《我把心兒遺忘在海德堡》,更是為海德堡增添了一抹極其浪漫的色彩。
有人說歌德曾經在海德堡邂逅了一位銀行家的妻子,并為對方的美貌和才華所迷戀。“我把心兒遺忘在海德堡”,這著名詩句不知是否為了這段難忘的邂逅。
海德堡古橋橫跨內卡河南北兩岸。古橋的兩端,南頭連接著海德堡古城和著名的海德堡大學城,北頭即是紅褐色的著名古城堡。
說起始建于1386年的海德堡大學,它可是德國最古老、最權威的大學城,其學術成就可與牛津、劍橋、哈佛齊名。
在16世紀至17世紀時,海德堡大學曾是德國學術文化和宗教改革的中心,近代又發展成為自然科學的重鎮,海德堡大學不僅出了十多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哲學大師黑格爾也曾在此解惑授業,音樂巨匠舒曼就是在此讀書時開始了他的創作生涯。
正是由于三萬多名大學生學習生活在這里,使得海德堡這座擁有14萬人口的小城,成為整個德國人口平均年齡最小的城市,充滿了生機與活力。
不僅如此,據說二戰時期海德堡之所以能幸運地躲過盟軍飛機的轟炸,是因為盟軍空軍上層有不少人都曾經是海德堡大學的學生。且不論此種說法的真假,可以確定的是,戰后的海德堡成為了駐歐美軍總部的所在地。
古橋上面還有兩座雕像,靠南面的是選帝侯卡爾特奧多,靠北面的是智慧女神雅典娜,吸引著眾多游客拍照留念。
青山綠水,石橋古堡,以及白墻紅瓦的老城建筑,把人們的思緒帶入久遠的過去。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