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情況下,我們要獲得對某些領域的知識和技能,都要通過閱讀來獲得最基礎的認知,然而,在特定的情況下,特別是當你獲得了一定的知識后想具體解決某些問題或提高特定的技能時,讀書是最低效的學習方式。
因為在這種情況下,讀書不是唯一的學習方式,思考、實踐都是學習。我們可以思考一本書的來源,其實一本書之前,作者經歷了大量的實踐和思考,而后才結構為一本書。如果他沒有出這一本書,他也基本具備了書中的知識和技能的。而這些知識和技能的來源,來自實踐的部分應該更多一些。
所以我們讀一本書的時候,可以問自己一個問題,為什么要讀這一本書?如果我們把這個問題想清楚了,我們的讀書效果會更好一些。
比如,假如你正在讀一本關于寫作的書。不妨問一下自己,為什么要讀這一本書呢?答案可能會有多種,其中一項可能是:提高寫作水平。
假使你讀某一本關于寫作的書時,你的目標是提高寫作水平的話,閱讀是提高寫作水平的最好的學習方式嗎?如果書上的提到的觀點,對你的寫作實踐沒有用處,或者是你用了書中的方式并不能達到相應的結果,又或者你面臨的問題,書中的作者也未必面臨過,而這些問題都需要你自己來解決,在這種閱讀不能解決你的問題的情況下,該如何做呢?
首先我們要清楚的認識到,在這種情況下,閱讀肯定不是最好的學習方式,而思考和實踐是最好的學習方式。即使經歷了大量的閱讀,如果不化為自己的實踐,對你的目標而言,讀到博士也沒有用。而思考與實踐,以剛才的寫作問題為例,可以有這樣幾種形式:
1、反求于己:向自己學習,思考自己在這一領域內,有什么成功的經驗,有什么失敗的教訓,從這些實踐中可以提練出什么方法,列一個行動計劃,以后在實踐上不斷強化自己的提煉出來的方法,使之成為一個你自己的技能。
2、練習自己進入中心狀態的能力,在中心狀態下,根據自己提煉出來的經驗的框架,進行大量練習。其實我們很多情況下,不是沒有方法,而是實踐太少。
3、通過自我教練,不斷改進自己的實踐:教練技術的核心是通過目標與現狀的對比,找出差距,通過有效的提問技術,獲得解決方案,從而獲得提升達到有效目標的一項技術。可以通過訓練自己做出有效提問入手,不斷地提升實踐能力。其實我們過去分享過的一些提問方式,都可以做為一些有效的教練問題。
在這個信息如此豐富的時代,我們需要的是少一點浮躁,多一點思考和實踐,現在可能有很多情況下,我們遇到問題都會去百度一下,都會去查一些相應的資源,或者上一些微課,但最后仍然要落地到實踐。
所以,當我們遇到了要解決的問題,與其反復去從書上、從網上找答案,不妨回歸學習的本源,向自己要答案,向實踐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