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最好的時間是在10年前,其次是現在。
1
小時候課本中有個故事印象深刻,說的是大哲學家亞理斯多德讓他的徒弟,每天早上起來堅持甩手臂5下,要求是每天,大家議論紛紛,很多人表示這太容易了,能做到。
隨著時間的推移,每天堅持的人越來越少,到最后竟然變成3個人、2個人、1個人。其實我們經常被我們自己的惰性所打敗。貌似過了生活,其實是生活過了你。
2
不知道別人如何,我每天都會給自己定n個鬧鐘,恨不得從5點開始,6點15分,6點半 ,7點半等,但是實際上沒有一天是能按照自己預想的,鬧鐘一響就起床。我家那位實在看不過,說對于達不到的事情,你是否可以改改,直接讓自己睡個好覺,定到能起來的時候,定一個鬧鐘就好了。
每次這種我總是很不服氣,我明天一定能做到。
3
轉眼畢業8年了,自從離開學校后,雖然斷斷續續的看過幾本電子書,但這幾年屈指可數絕對不會超過10本,很多時候想要靜下來學習和認真看書的時候,又會被其他的吸引,比如手機、ipad 或是電視,結果一年到頭,發現這一年立下的目標,完成情況為0.
4
在17年開始的時候,我給自己立下一個目標,今年的目標是50本書。接近年底,今年的完成的任務還可以,接近20本,激發起我欲望的是今年偶然間看到的一本書,書的名字是解憂雜貨鋪,東野奎吾的書寫的書很好,環環相扣,迎人入勝,緊接著買了很多本他寫的,然后開始看不同類型和其他的書,有一本皮囊我覺得也很不錯。
如果堅持不了,那就從喜歡看的開始,培養起來習慣了,在看其他類型的書。慢慢習慣就養成和定型了 。
5
古人云: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關于讀書,我是這么認為,不管是上學或是讀書也好,它不會直接決定你的收入或是讓人高看你一眼。但是他會決定的你的思維方式和理解能力,他會讓你遇到事情的時候,不會鉆牛角尖或是想不開,會引導你爭取對待事情的方式和方法,所以讀書自有它的好處。
不管是讀書或是其他,比如早睡早起,比如健身,如果想做的就盡快去做吧,只要是想做,什么時候都不晚。
讀書最好的時間是在10年前,其次是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