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句是:志不同不相為友。
出自:孔子的《論語·衛靈公》。
原文:“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
釋義:論語中最初指的是君子和小人之別。走著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謀劃。志趣不同的人就無法共事。
正確的斷句應該是“道,不同、不相為謀。”
道,不同、不相為謀。
通常的理解之所以出問題,關鍵是把“相”字當平聲, 當副詞了,而這只是“相”的后生義。“相”,去聲,本義是“觀察”,引申為“根據外貌判斷人的命運”, 然后就有了 “選擇”的意思。這里的“相”就是“選擇”的意思,“不相”,就是“不選擇”。“謀”, 就是“征求解決疑難的意見或辦法”,引申為“謀劃、商量辦法”等,《論語》后面還有所謂“謀道”
擴展資料:
志同道合方為謀的典故
管寧、華歆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去之。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歆欲廢書出觀。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譯:東漢時,管寧與華歆二人為同窗好友。有一天,二人同在園中鋤草,發現地里有塊金子,管寧對金子視如瓦片,揮鋤不止,而華歆則拾起金子放在一旁。
又一次,兩 人同席讀書,有達官顯貴乘車路過,管寧不受干擾,讀書如故而華歆卻出門觀看,羨慕不已 。管寧見華歆與自己并非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便割席分坐。自此以后,再也不以華歆為友 。
? ? ? ? ? ? ? ? ? ? ? ? ? ? 牛哥日記
? ? ? ? ? ? ? ? ? ? ? ? ? ? 2019.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