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某一天,跟我同居的朋友下班后一頭扎進了自己的房間里。
正翹著二郎腿趕當天稿子的我停下了打字的雙手,側著耳機聽門外的動靜。
一分鐘,兩分鐘,三分鐘……
難道不做飯?我在心里嘀咕。
遇見一個長久呆在一起的朋友很重要,我一直都這樣認為。
很多見過我倆的人總是對我們的關系抱有很大的疑惑:“你們,根本就不是一路人。”
簡單來說:
我話多,她話少;
我急性子,她慢性子;
我比較知世故,她帶點不食人間煙火的冷淡;
我容易焦慮,而她看起來慢節奏。
唯一的相像之處,是我倆都懶。
“你們到底怎么長期相處的啊?”總有人問這樣的問題。
說實話,我們自己也不知道。
但這么多年了,過程其實還挺愉快。
02
“她不是一個很上進的人。”我曾一度時間都給她貼上了這個標簽。
所以,當我想著晚餐沒著落敲開她的房門時,接收到的答案讓我有些詫異。
“我要先忙一會。”她的視線剛從電腦屏幕轉向我,大概是看到了我眼中的不可思議,又微微蹩眉。
“忙什么?”
“找了一個兼職。”
“嗯,那你忙吧。”說完這句話的我繼續回房間趕稿,當我忙完出門的時候,正好看到餐桌上已經擺好的晚餐。
燈光映照在朋友的側顏,她依然是緊抿著唇端坐在那里等我吃飯。
“總是可以這么淡然。”我心里想。
這點其實我挺羨慕她,當我提出我倆一起合租的時候,她立馬就表示同意。
而原因僅僅是:“想多一點自由。”
找房子是我,談價格是我,到最后她甚至拿不出足夠地錢交房租,也是我墊的。
搬完家之后我跟她說:“加油賺錢啊。”
她微微點頭,但事實確是這些年來只看到她不停換工作。
從服裝打板,到外貿,再到財務……
工資不增反降。
我是一個沒有月入過萬就一定會覺得自己浪費時間的人。
以至于我忍了一萬次想跟她說:“能不能有點上進心”這樣的話。
事實上我已經說過了,但她壓根就不想理我。
我一直以為是有了男朋友就忘了閨蜜的俗套情節,但直到后來兩個人躺在床上談心,我才知道其實她只是在找合適自己的路。
就像我一樣,也放棄過蠻多機會,最終選擇了文字。
人其實,是在不斷地試錯中成長起來的。
03
微信推文到處鼓吹月入上萬的時候,我的存款還是零,后來我成為自由職業,收入也還不錯的時候,又看到遍地都是95后買房的消息。
焦慮,是綿延不絕的。
朋友還是一樣,拿著夠不著交稅門檻的工資,每天花一個小時做做兼職,雖然看起來生活挺緊巴,但她仍然對未來充滿希望。
我挺討厭這個鼓吹成功的社會,全世界都圍著焦慮走。
---生活要有品質,
---比你優秀的人比你還努力,
---00后都月入10萬了,你還在領著死工資。
或者這一切說得都挺對,但現在,我反而羨慕我朋友這樣的人,她像蝸牛一樣,一步一步地往前走著,不緊不慢。
她不會說你寫文章那么賺錢不然我跟你一起寫文章吧,她不會說你每個月賺那么多而我只能自我懷疑,她始終微笑著告訴身邊的人:“其實我還不錯,并沒有那么慘。”
其實我總是能收到一些懷疑的消息。
“你文案收費有點高。”
“你的文章寫得沒有XXX好。”
“你看,服務生小妹都可以跟你們搶飯碗了。”
與這些共同存在著的,還有圈內大佬的神速飛躍。
直到后來我悟透了一句話:“盡人事,聽天命。”
生活里,有兩種人不會過得太好,一種是光說不練的,一種是用力過猛的。
“并不是每一件算得出來的事,都有意義;也不是每一件有意義的事,都能夠被算出來。”
漫漫人生,處處是焦慮,我們要努力,但不要太用力。
要相信,
像你這樣才華橫溢的小朋友,
就像汽水里的泡泡,
會靠著自己的力量,慢慢升起,
沒有事情可以阻止你。
寫完這篇文章的時候,剛好是傍晚6.30 ,朋友又扎進了她的工作間,而我也該去做飯了。
我想還是會有人問我是什么原因讓性格迥異的兩個人成為閨蜜。
答案或許是:“欣賞和理解。”
剩下的,交給你們自己悟吧。
最后想說兩句話:
相信自己會越來越好
如果有很好的朋友,記得珍惜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