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開頭:
幾年前就想寫一個和仙妖神鬼有關(guān)的故事了,大綱很久前就打好,只是遲遲不敢動筆,覺得文筆不好的人寫古風很作,最近終于下決心一作到底。
【夢談江都】說不上連載,是一個系列。會有好幾個小故事,彼此獨立又彼此相關(guān)。
內(nèi)容純屬虛構(gòu),一些好聽的地名或其他名詞是化用了我家鄉(xiāng)幾個鄉(xiāng)鎮(zhèn)名的風情,一些故事情節(jié)也是化用我家鄉(xiāng)某些鮮為人知的傳說。
想讓更多人知道家鄉(xiāng)的傳說,家鄉(xiāng)的美。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心之所住,以夢談之。
1.
傳說人死后魂魄會經(jīng)過鬼門關(guān),出了鬼門關(guān),便走上黃泉路,黃泉路上盛開著血紅的彼岸花,花開不見葉,暗殤離別。
一路曼珠沙華,妖嬈鬼魅,繁花蔓延至一座名喚“奈何”的橋,奈何橋邊有塊青石叫三生石,三生三世的糾葛鏤刻于上,魂魄過橋前總愛駐足石邊,流連。
三生石旁有一望鄉(xiāng)臺,一個佝僂老嫗于其臺上熬湯。
奈何橋下的忘川里滿是冤魂厲鬼,忘川中的戾氣早已侵蝕她的容顏,老嫗雞皮鶴發(fā),一雙眼睛也被濁氣熏得暗淡丑陋。鬼差陰壽短,沒有人知道老嫗的名字,也沒有人想知道她的名字,只知她原本姓“孟”,眾人都稱她一聲“孟婆”。
孟婆站在望鄉(xiāng)臺上,守著一鍋湯,一個接一個喂著那些即將踏上奈何橋的魂魄。不喝孟婆湯,就過不得奈何橋,但凡喝了孟婆湯,就會忘卻今生今世的所有羈絆,了無牽掛地開始下一世的輪回。
2.
鬼門關(guān),黃泉路,彼岸花,三生石,望鄉(xiāng)臺,奈何橋,忘川河,孟婆湯。
魂魄來到這里,除了心甘情愿地接受宿命之外,唯一能做的一件事,只是在望鄉(xiāng)臺上訴說凡塵過往,惟愿在飲盡孟婆湯前,再次回憶一世情殤。
而押解魂魄的鬼差們,因日子單調(diào)清苦,也樂得將魂魄們的人生故事當段子來消遣。
說的人聲情并茂,聽的人津津有味,連孟婆也會顫巍巍地停下熬湯的手,靜靜在一旁聆聽。
“望鄉(xiāng)臺上憶往昔”倒?jié)u漸成了飲孟婆湯前魂魄們約定俗成的一個儀式。
有人憤然國仇未報而身先死,有人嘆息未了的風花雪月事,有人靜靜凝望著三生石無悲無喜,也有人哭號著咒罵上蒼無情。
人生如戲,人死又是另一出戲。
3.
一對老夫婦攜手走過黃泉路,踏上望鄉(xiāng)臺,彼此就這么無聲對視著,沒有言語卻自成默契。二人恩愛到白頭,雖有波折,然生同衾死同穴,可謂善終。
老人家端過孟婆湯時,終是起了一絲遲疑,對孟婆道:“仙上,我們夫妻此生已是無憾,來世緣分也不強求。只是還有一事放不下。吾與吾妻年少時曾得江都的東陵圣母相助,圣母垂憐,賜花蕩之境的一個精靈幫吾妻渡劫,然至今不知精靈生死。如今一旦飲下這湯,往事便如煙云,若仙上知曉花蕩之境,還望賜吾一個心安。”
花蕩之境……孟婆整日守著凄戾的忘川,似乎已有數(shù)百年未曾聽人提起這個仙境,渾濁的雙眼不由得望向仙境所在的遠方。
六界之間,有數(shù)個仙境安然存于其中。世人皆知東海蓬萊仙境、方丈仙山、瀛洲仙島和南海瑤池仙境,唯獨不知花蕩之境。
花蕩之境位于江都云山之上,由東陵圣母掌管,經(jīng)世與外界隔絕。
境中有三絕,一絕有仙術(shù),可活死人肉白骨;二絕有引江,都說上有引江下有忘川,忘川之水集冤魂厲鬼之戾氣,而引江圣水集天地草木之靈氣,仙魔千金難求;三絕有精靈,皆乃境中花葉草木因緣變幻而成,精靈輪司江都之花期,不問世事,但仙法深厚。
“花蕩之境,無生亦無死,精靈亦不會有老病,想必她也活得好好的。”孟婆沙啞蒼老的聲音悠然而起。
老夫婦得了孟婆的回應(yīng),互相看了一眼,欣慰地笑了,飲下了孟婆湯。
后頭一個油頭小鬼插嘴道,“原來當真有花蕩之境!原來當真有精靈!我生前的鄰居總是說精靈在身邊,我還道她是瘋了,沒想到呀!各位鬼差大哥,不知可否有幸輪回前瞅一眼花蕩之境的精靈?”
“想得美!”一個鬼差狠狠敲了他的頭,“花蕩之境如此神圣,怎容你褻瀆!據(jù)說境中神仙美貌不腐,青春常駐,哪像我們,整天逮在這陰森森的鬼地方,還要逮不聽話的你們!”
孟婆在一旁熬湯,聽著說笑打鬧,無悲也無喜。凡塵的嬉笑怒罵、悲歡離合,最后都抵不過一碗孟婆湯。
4.
這日,忘川邊來了兩個大人物,鬼差們好奇地交頭接耳,卻不敢上前打探半步。
一位是魔界的魔君浮塵,紫衣蹁躚,正頂著忘川的陰風佇立,用魔力搜尋著水里的游魂。神魔兩界井水不犯河水,但傳說魔君浮沉上天入地攪擾三界,只為尋一位姑娘的芳魂。鬼差們都害怕他會在這里攪出什么幺蛾子,姑且隨他尋去。
另一位則是黑龍神君澤銘。相傳數(shù)百年前,黑龍神君與花蕩之境的精靈忘憂相戀。忘憂本是引江畔一株萱草,得天時修煉成精靈。然歷劫時不幸重創(chuàng),奄奄一息。黑龍神君為救忘憂不惜違反天條,興風作雨。頃刻間江都水災(zāi)泛濫,百姓苦不堪言。最終東陵圣母化身白龍救百姓于水火,收服了黑龍。
都道英雄難過美人關(guān),為了一個精靈便為禍人間本是抽龍筋的大罪,然圣母慈悲,只罰他在人間服役三百年,待功德圓滿后便賜一碗孟婆湯,拋卻過往,重位仙班。
三百年恍如一夢,黑龍神君已然彌補了犯下的罪孽,站到望鄉(xiāng)臺前。
“望鄉(xiāng)臺上憶往昔,不知婆婆可否允我傾訴一番?”
黑龍神君謙謙君子,溫潤如玉,如傳說中一般年輕、俊朗。這忘川已經(jīng)很久沒有來過如斯佳人,鬼差們都看癡了。孟婆也是久久沒有言語,混沌無光的雙眼里看不出情緒,良久才道:“神君請便。”
于是,黑龍神君訴說著他與精靈忘憂的過往,訴說著他和忘憂的相識、相愛、相知、相守和相忘,訴說著他的愛、他的恨。
“萱兒她從不喜人喚她忘憂,總說世上最不該忘的便是憂怖……萱兒她喜歡看朝霞,總拉著我一道看,當時真想讓司霞的仙子晚些浣洗朝霞,好叫我睡個好覺……三百多年啊,十數(shù)萬個日夜,抬眼看朝霞,總感覺萱兒在與我一起看……然而這三百年來從未得過萱兒的消息,她也竟從未找過我,也罷……”
黑龍神君面色一下子暗淡下去,神情悲傷,眾鬼差也為之動容。
“澤銘別無他愿,知忘川孟婆通曉天下事,故冒昧一問,萱……精靈忘憂可還安好?”
“花蕩之境,無生亦無死,精靈亦不會有老病。萱兒她得圣母護佑,過得很好。”孟婆顫巍巍地舀起一碗湯,“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還請神君盡早飲湯,忘卻過往憂怖。”
“也好。知道她好,便好。”說罷,一口飲盡這湯,過了這奈何橋。
5.
孟婆仍望著神君的背影,一直在忘川旁駐足的魔君浮沉終是開了口,“能為黑龍解惑,不知可否為在下解惑?”
“忘川三百年來都沒出現(xiàn)過那人的氣息,魔君想必要失望了。一念執(zhí)著,何不忘卻憂怖,放下自在?”
“忘卻?放下?談何容易。哪怕窮盡一生,我也要尋得她。”魔君面有不忍,終是望著孟婆說,“仙子不也忘不了,放不下么。”
忘憂精靈孟萱,花蕩之境一株萱草所化,仙靈所至,能使人忘記前塵過往。為救黑龍神君,自愿以仙靈終身居忘川司湯。黑龍得以免去抽筋之刑,放逐三百年便可重位仙班。
“他知我好,他便好,如此,我也歡喜。只我一人忘不了,放不下,又有什么關(guān)系?”
孟婆熬著湯,蒼老模糊的面容依稀還殘留著昔日風韻。
夢過夢往,黑龍神君走了,魔君也告辭了。
魂魄來來往往,彼岸花開開落落。
老嫗獨在忘川畔熬湯,雞皮鶴發(fā),一雙眼睛也被濁氣熏得暗淡丑陋。沒有人知道老嫗的名字,也沒有人想知道她的名字,只知她原本姓“孟”,眾人都稱她一聲“孟婆”。
孟婆不悲不喜的滄桑,唯有忘川可與之作伴。
《忘川》·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