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這只螃蟹出現在某電視劇里。
女主本來過著衣食無憂的富太生活。參加動物保護組織,救助被狗販子收購的狗,花了三萬塊錢使一車狗狗避免了成為飯桌上的一道菜,和老公資助著貧困學生,日子過得充實而自在。
然而老公因積極公益事業,通過網絡技術實施在線教育來幫助偏遠山區的孩子。過于理想化的思維和行動導致了資金鏈的斷裂,背負了上億債務。
?
投資者也不肯將自己的錢再投入沒有收益的項目計劃,他一時氣急導致腦溢血最后腦死亡,直至在生命的最后時刻捐出了自己的幾個器官。
?
人設完美,劇情感人。
?
緊跟著就是女主墜入谷底替夫還債,期間艱難暫且不提。此時螃蟹登場了。
?
女主無依無靠債主堵門四面楚歌的時候,一天她到超市找工作未果,心灰意冷萬念俱灰,出門前發現一只螃蟹正努力地從標價138元一斤的箱子爬向標價198一斤的箱子。
?
女主一開始在嘲笑螃蟹的徒勞,再怎么爬不還是最后被人吃掉?!但隨后她想到了自己,感覺到螃蟹巨大的精神力量,就把它買回家,起名“奮斗”,當寵物養起了這只不甘屈居“蟹”下的勵志蟹。
?
并給自己約定,在“奮斗”壽命結束之前還清天文數字的外債,雖然她的財務監督員告訴她螃蟹的壽命只有一年!
?
女主開始打幾份工,拼命賺錢,而且每份工都做得相當出色。每當她累得想放棄,就會看看“奮斗”,然后重燃斗志——這位無聲的人生導師充當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激勵她高奏凱歌一路開掛。
?
似乎螃蟹有著某種“神力”?不然!如果女主本就是無可救藥的破罐破摔型人格,那么螃蟹還能起多大作用呢?是不是它就只是一只螃蟹而已呢?即便是能爬進上萬標價的筐子里!
?
也許這只螃蟹的出現是天意,所謂“諾亞方舟”似的存在。它喚起了女主與命運抗爭的內在潛能,雖然它讓我們啼笑皆非,但的確是某種精神力量的心理暗示起了作用。
?二
人們經常會在遇到挫折和苦難的時候,求諸神佛。
?
有這么一個佛教故事,發洪水時,一個人被困在一棵樹上,祈禱神佛來救自己。
?
來了一艘船,他沒見到神佛,不上,船走了;又來了一個竹排,他也不上,竹排走了;最后,飄來的一根浮木,他還不上,浮木也離他遠去,終于他體力不支,掉進洪水丟了性命。
?
在死后他見到神佛,質問神佛見死不救。神佛說“救你三次,你都拒絕了。”愚蠢的人才意識到,那些船、竹排和木頭原來是神佛派來的,卻為時已晚。
?
我們看到了人在悟性上的差別。
?
女主的螃蟹啟示錄告訴我們,女主有奮斗的潛在意志力,她積極努力從巨大的悲傷中走出來,扛起所有重擔去完成貌似根本不可能完成的所有事情。
?
螃蟹“奮斗”是她奮斗意識的移植物,因此她才能從螃蟹身上感受到“奮斗”的精神。
?
正如眾所周知的蜘蛛和國王的故事一樣。
?
一千多年前,蘇格蘭新加冕國王普魯士,被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一世打得一敗涂地。
?
六戰六敗,手下四散逃竄潰不成軍。他無家可歸,流落在愛爾蘭島的一個小木屋,饑寒交迫,斗志消沉。他覺得該是放棄的時候了。
?
無意中,也是百無聊賴吧。他看到墻角的一只小蜘蛛在織網,蜘蛛想將一縷蛛絲掛上另一側的木頭上,可是每一次都在將要到達的時候被風吹斷,它就每一次再爬上來接著掛,如此反復了六次。
?
同是天涯淪落人,普魯士看不下去了,頗有同病相憐的感覺,他覺得蜘蛛也該是放棄的時候了。
?
可是,蜘蛛耐心不減,進行了第七次嘗試,并且牢牢地將蛛絲掛在了木頭上,他成功了!
?
普魯士知道,自己也需要嘗試第七次。然后就是臥薪嘗膽重整旗鼓,總結經驗教訓,最終在第二年的春天取得了戰爭的勝利。
?
一只蜘蛛啟迪了一個國王,從而決定了一場戰役,重建了一個國家。
?
那么真的是蜘蛛的作用嗎?答案還是否定的。
?
真正起作用的是普魯士內心強烈的勝利欲望,堅決的復國意志,這才賦予了蜘蛛的本能行為以傳奇色彩,這層光環表面上是小蜘蛛啟迪了大人物,根本卻是大人物是悟性極高的可教之才。
?
正如神秀大師所說,人生來具備如來智慧的德像,都有覺悟之心。
?
“心如明鏡臺”,當被灰塵覆蓋,也就是所謂的人生苦惱困擾時,看不到事物的真實面貌,認識不到自己的真實價值,就會百般糾結,自我否定。
?
三
就陷入困境而言,人都會失去對自己的正確判斷,往往會忘記最簡單的道理。聽說過禪宗的一個公案:
?
五祖法演禪師門下有三個杰出的弟子,佛果克勤、佛鑒慧動、佛眼清遠,時人號稱“三佛”。
?
有一次法演帶著三弟子,在山下亭子聊天,回寺路上燈籠的蠟燭燃盡,燈滅了。在黑暗中,法演叫每一位弟子說出此時自己的心境。
?
佛鑒說:“彩鳳丹宵。”
?
佛眼說:“鐵蛇橫古路。”
?
佛果說:“看腳下!”
?
法演聽后說:“將來傳揚我的宗風只有你呀!”后來的事實也證明了這點。
?
佛果的回答最簡單,卻是最意味深長。
?
正如林清玄在他的文章《看腳下》中所言,看腳下體現幾個精神:
?
其一“是要活在當下,不活在過去與未來之中。”
?
不管是螃蟹的主人,還是看蜘蛛的國王,都因為自己面對現實,接受現實,不斷堅持,才最終實現了自己的目標。他們沒有了照明的蠟燭,但更加小心地看著腳下的路,一步步踏實前行,才有了最好的結局。
?
其二“是以法為燈,以自為燈,去除依賴的心。”
?
很多時候我們寄希望于他人,但是這個世界是沒有救世主的。只有自己才能真正地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優缺點,揚長避短,激發潛能,開辟屬于自己的天地。
?
正如林清玄告訴我們的:“山中的燭火熄了,不僅要照看自己的腳下,還要以自己的眼睛和心靈為燈,小心地走路,?這個世界上雖有許多人可以告訴我們遠處美麗的風景,卻沒有一個人能代替我們走茫茫的夜路。”
?
只要點燃心中的燈,一心一意地生活下去,便可以展現充實的生命。一般人無法見及生命的豐盈,不是緣于恐懼,只緣于沒有腳跟著地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