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責人說我們被總部盯上了,投產比太高了,所以必須做調整,降低成本,不然就把項目遷移到西安。
每次降成本,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要包人力,估計到下個月我們成員就有一人要被優化掉,而包人力后,又避免不了要假裝加班,才能表現出項目的壓力大,挺煩這種形式化的東西。
而第二個調整就是績效結構,根據前40,前70和后 30三個等級來劃分,每個等級的績效相差1千,領導的用意說是要拉大差距,形成良性競爭,但對于項目來說,每個人的工作內容都不一樣,很難通過實際的工作量去排名,所以目前都是按照負責人主觀意愿去評定,是有失公平的,這個大家心里都很清楚的,估計排到后面的人都會擺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