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種族綿延的保障
? 生殖制度包含著生與育的兩部分,生殖本是一種生物現象,但為了要使每個出世的孩子能有被育的機會,在人類里,這基本的生物現象,生殖,受到了文化的干涉,用文化的手段控制生殖,完成社會的新成代謝。
? ? ? 第二章:雙系撫養
? ? ? 生理撫養的單系性,人類感情看成社會所培養出來的結果,不能看成社會制服的基礎,社會現象的底子里有著生理和心理現象。我可以承認愛恨喜怒是多種生理性的心理現象,從生物基礎上發展出來的。但是愛誰,愛什么,怎么愛法,這些表示人類感情的對象和方式卻是受著文化的規定,和其他行為一般的,所以應當列在社會學之上的。
? ? ? 婚姻是人為的儀式,用以結合男女為夫婦,在社會公認之下,約定以永久共處的方式來共同擔負撫養子女的責任。
? ? ? 第三章:婚姻制度
? ? ? 婚姻的確立 ,而同時又不常和個人的生理和心理傾向相符合,于是社會得立下法律來防止跌出規范的行為。單靠法律的制裁尤顯不足,于是把經濟關系等滲入婚姻關系中,并擴大向婚姻關系負責的團體。
? ? ? 第四章:內婚與外婚(族內,族外)
? ? ? 社會分子的新陳代謝是維持社會結構完整和綿延的機構,撫養孩子不是一件可以隨意取舍的私事,而是有關社會生存和安全的工作。社會用法律宗教制裁,至多不過能維持夫婦關系的形式,并不能保證夫婦之間一定能融洽合作。
? ? ? 目的,興趣,習慣和嗜好上要有高度的契洽,契洽包括觀念上的相同,感情上的相合,能推己及人。不止是一個性愛的和諧,而是一個多方面的而且與年具進的感情調協,一個趣味與興會的結合,一個共同生活的協力發展,一個生育子女可能的合作場合,并且往往也是經濟的單位集團。
? ? ? 觀念相同必須有相同的經驗基礎,感情上的相合,必須有長期在一起的生活。
? ? ? 性關系是一種原始的關系,先于文化的存在。社會關系是行為模式,是一種軌道,貴在能持久。人類婚姻的對象盡管只是一個,可是在感情上男女都能在夫婦之外另有眷戀的,因為人實在是個多元的動物,每一個男子或女子,就基本與中心的情愛說來,無論他或她如何讓的傾向于單婚,對其夫婦而外的其他異性,多少總可以發生一些有性愛色彩的感情。
? ? ? 第五章,夫婦的配合、
? ? ? 夫妻關系最主要的是兩種:一是事務上的合作減少,使夫妻間偏重感情調協,趣味和興會的相投,一方面是把感情方面的要求撇開一下,偏重于經濟上的,事業上的合作。這種偏重的方向,初無高下之別,重要看生活的環境,理想的是魚與熊掌可兼得,但若期望太高,反而使關系承受不當而發生裂痕。
? ? ? 夫妻間可以偏重感情生活的發揮,必須在一個生活程度較高的社會,其中具有各種設備可以減輕他們的撫育責任及經濟上的勞作。(社會物質期盼過高,商業氛圍影響一個人生活的質量,加重年輕人壓力反而使生活失去意義)
? ? ? 社會經濟的發展,使得原本家庭負擔的經濟活動搬出家內。把撫育部分事務社會化
? ? ? 擇偶個性的適合與人格的穿透?長期合作的身體,配偶的社會關系,兩個家庭原有的社會關系,重要的是兩個人的性格本身是個非常復雜的整體。
? ? ? 夫妻關系減少到不必全面經營,只有感情與性時相對而言最快樂。
? ? ? 婚姻可以穿透兩個人的性格,精神上發生混化,人性格的熔合是要培養的,是一個長期而且不斷的過程,人人固然可以培養,但很多人忘懷了這培養的工夫,舊式婚姻因為承認夫婦關系是痛苦的所以要設法客克服,所以肯下工夫,現在婚姻開頭是一見傾心,接著如膠如漆,一到結婚,碰到真正現實的實驗,發現了婚姻的痛苦,心理上既無準備,感情又好像受了欺騙,結果反而不在力求和洽上用工夫。
? ? ? 夫婦之間是否相處,在我看來。是決定于兩方面:他們以的歷史是否有相互了解的底子,他們既已共同的生活是否有相熔合的意愿。前者靠社會的安排(其實也靠個人主動去了解對方的經歷),后者靠兩人的愛好,所以合理的安排和夫婦的戀愛是相成的。若是把戀愛看成兩性無條件的吸引,把一切社會安排置之不顧的一往情深,婚姻必然是愛情的墳墓。(我們曾未仔細思考過這句話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