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月色,朦朧一層云紗擋住月亮的身影,只見微弱的光點亮天際的一片暗。
我伏案書桌看書刷題,想逃離一個地方,必須不停的提升自己,等待機會破繭成蝶,這是我最近的念想。
有人打電話給我絮叨,讓我寫一篇朋友圈的故事,因為她心里太憤怒了,需要文字來宣泄她內心的憤憤不平?
這一刻,我才懂得文字也有這樣的魅力。
我問:“能給點碼字錢嗎?辛苦不容易。”
對方啥話沒說,耿直的掃碼進賬88.8.
我看著手機,想這個世界一定有如她愛文字的人,馬上殷切地說:“土豪,我要抱大腿。”
“滾蛋,寫好了發給我”對方霸氣側漏的說,就是一陣忙音。
此刻,我是不是該發個朋友圈炫耀一下,順利進賬88.8,意味著我可以吃十塊錢的米粉八次,留8.8發紅包。
應該是的!但是我沒有發,為什么呢?
我不希望有人窺探我的生活,特別是那些熟與不熟,奉承的贊?還有我沒有在乎的人,不需要發點什么讓他看看,更重要的是我可能沒有那么多的觀眾,能讀懂我想表達的喜悅。
2
現在的朋友圈,還有朋友嗎?
我的答案是:沒有,當然這絕非是我一人的答案。
千篇一律的虛假,千篇一律的泛泛之交,堪比娛樂圈還熱鬧,還精彩非凡。
自拍的,投票的,點贊的,曬美食的,秀恩愛的,微商的.....五花八門,繁華似錦。
這嘈雜喧囂的世界,何為朋友,真是傻傻分不清,不是利益化,就是關系化,要不然就是經濟發展化.......
我有一個“朋友”,我暫叫她點贊姐吧!其實每天工作忙得不亦樂乎,但是她有個堅持不懈的習慣就是點贊,她還有一個勢利病,就是她的朋友圈只加對她有用的人,比如她的客戶,她的上司,她可利用的朋友。
每天無論多忙,吃飯時她都會花時間去刷朋友圈,噼里啪啦就是一通點贊,她的“朋友”不是開店,就是生意的人。
我問她:必須這樣嗎?
她底氣十足:前兩個都是給我錢的,后一個是有互利價值的,你說必要嗎?
我當時被她的話震撼了,馬上問那我算什么呢?她一改話風,你跟別人不一樣,我是安心當你朋友的,我聽得一陣背心發涼,但是她話操理不操,是這樣一個道理,但我轉念一想不對啊!是什么都要去贊一個嗎?我又問:你這樣的贊有用嗎?
結果“朋友”笑著說:“有沒有用,只是為了引起注意吧!”
我突然覺得這是鬧哪樣?這真的有用嗎?顯然用處不大 ,你點贊,其實他也有自己的圈子,點贊的人也不會少,以我的經驗我就瞄一眼也不會記憶猶新,畢竟贊的人不僅僅你一人啊!
3
我還想起身邊一件事,由于需要避諱一些人,我就這樣寫,有一個女人曾在一家公司當銷售總監,為人奸猾,但確實有幾分本事,正因為本事就有點猖狂,常常說話也不太注意,幾乎得罪了在一起上班的同事及領導。
但是大家都礙于面子,誰都沒有真正紅過臉,都在背地里議論她,罵她,討厭她,甚至指責她的作風問題。
當時我想,這樣一個劣跡斑斑的人朋友圈一定沒人喜歡,甚至也不會有人關注,就算關注也不會有人點贊關注吧!
結果,真相讓我嘆為觀止。
在一次偶然間,我加了她的微信,曾經那些把她在背地里罵的最兇的人,結果從來沒停止過對她朋友圈的評論及點贊,甚至還有討好、贊美的意味。
我常常在想,人是怎么做到這樣虛偽的,甚至波及到朋友圈,明明在背后咬牙切齒,恨不得撕碎,卻在朋友圈里一笑泯恩仇,討好,奉承,淋淋盡致,不頒發奧斯卡金像獎都不行。
這是為什么呢?
因為價值!因為她有可巴結利用的價值。
她身居高位,能力出眾,經濟地位不差,人脈廣,就算為人在討厭,在讓人咬牙切齒,換張面具,在佯裝出行,對自己有用算得了什么?
人,這類物種都喜歡表象的光鮮,堅信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都穩當,他們就認為這個人有錢,有地位,能干,一定會在某一天能派上用場。
可是誰又知道有多少退去光鮮皮囊的人,背地里沒有過酸楚,沒有過艱辛,沒有過不堪。
他們怎么會傻傻分不清,你是朋友甲,還是路人丁呢?
贊來贊去,評來評去,又是否真踏入她的生活與世界,在真需要幫助時,她又是否僅僅因為認識,贊,給你鼎力相助呢?
我不知道,只有把酒問蒼天呢?
在來談談另外一個故事,一個關于三個女人的故事。
三個姑娘每天朝夕相處,形影不離,相安無事,可是她們之間的關系真如別人表面看見的好嗎?
真相是請見證朋友圈。
三個姑娘中的一個姑娘重感冒臥床輸液,外人都在留言關心,而剩余的姑娘沒在朋友圈看見一絲的溫暖與關心。
另一個姑娘,再一次頒獎大賽上獲獎發了朋友圈,另外兩個姑娘連個贊都沒有?更別提為了她的事感到開心。
這是所謂的朋友圈?
她們之間的關系淡入水,不是一個工作環境的驅使相處,她們絕不會相處在一起,這是一種習慣,習慣久了就形成保護色,就在相互維護著別人看起來的好,這種表面的狀態里維系。
還有兩個姑娘的故事,她倆真好,好到全世界的人都知道她倆好,相似的處世之道,相似的性格脾氣,連朋友圈都會相互評論,點贊。
某天,兩個姑娘都出現在我面前掏心窩的指責對方,抱怨對方,挖苦對方,揭對方的底,原來她們并沒有外人看見的好,包括朋友圈的好都是精心包裝過的。
我背脊一陣發涼,甚至恐怖,因為次日你依舊看見她們在人前嬉戲,逗趣,逛街,玩笑。
讓人瘆的慌。
4
我在來講一個關于A先生的故事,他一發朋友圈,為他點贊評論的人密密麻麻,我也是其中的一位。
你問我跟他的關系好嗎?好,我們的認識在幾頓幾頓的飯局上,我對他的認知就是大方,有事沒事都在請客吃飯。
在現實里他為人和善謙卑,還聰明,最重要他懂得運籌帷幄,他不拘小節,大方舍得,在哪里吃飯,永遠搶著買單,那些重不重要的人面前他都舍得維護關系,也舍得琢磨如何跟領導打成一片,如何在領導面前獲得支持,甚至采納他的意見。
曾也有人想成為他那樣,但是百分之五十的人達不到,理由是收入跟開銷,付出不成正比,更多人的付出在于有用。
我們的A先生,在做這些事時,經濟已經達到一定比例,在為人的這方面確實有需要,他的平臺已經是普通人之上,他需要鞏固,也需要發展更上一層樓,更需要口碑,他的付出是真正的純粹簡單嗎?
我不知道,但是我明白吃人手短,拿人手軟這個道理,在這種狀態下,管他是處于什么?畢竟這個社會需要的是和諧,在別人眼里吃虧的是他,但是在他眼里是對于他自身有更大的價值。
在這種正反比較中,誰不想多個朋友多條路呢?誰又不想無窮的了解他的生活狀態呢?
這是A先生的世界。
但是從A先生妻子的角度出發,她認為認識那么多人,圍那么多人有什么意思,在寬裕的人,在這樣的持續發展,日子還是會捉襟見手,在好都是泛泛之交,等真有事能幫忙的還是那么幾個,他老婆就是那個后方節衣縮食的后盾,摳,計較成為她的代名詞。
人們對她的評價則是所謂的不會處事,只懂小家的自私,朋友圈發的狀態,留言點贊就是她那幾個真心實意的朋友,對她而言足以。
A先生最終獲得是人品好,人緣好。
呵呵。
人的眼界也許就是局限在所認知的范圍內。
我微信有近2000人,每次發個東西,我會害怕,烏壓壓的點贊評論,有些是我從未見過的讀者,有些是好奇我生活的,有些明明是所謂的朋友親戚可是總在這長長的評論區發現不了身影,有些悲喜事都只是一個贊,我知道他們多敷衍.......
偏偏我們這一代人啊!兩者相遇也似乎沒有話聊,低頭自顧自的玩手機,就算沒有簡訊也在刷,人情淡薄,友誼廉價,圈子五花八門,誰是真朋友傻傻分不清,也許他們都是手機里“可怕”有血液的僵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