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條聽悲傷的新聞,一個四川男孩在高考之后,然后留下一封絕筆信,然后再過兩天,大家在河里面發(fā)現了他的尸體。我看了絕筆信,看上去確實很傷心,也對家人充滿了絕望與憤怒,對生活也沒什么希望,很多人肯定會想為什么會這樣想不開了吧,大家仔細回想下最近一兩年這樣年紀孩子自殺的不乏少數,今天也是因為詐騙了高中生徐玉玉上大學錢那幾個詐騙案的人判刑的日期。
家長眼里的好孩子我真的想不到多好是好
某些家長認為孩子考試一定要前十或者是第一第二才認為自己孩子是認真讀書吧?太多的家長都應該去學校看一看孩子有多少,同年級的孩子有多少,像自殺那個男孩,考進前七十多名家長還在罵他,而別人考進前600都還是有獎勵的。那個成績是可以考上重本的吧。全中國除了北大和清華還有很多學校的,也都是很好的大學。我覺得就是中國其他的大學宣傳力度太小了,應該著重的向那些家長推廣自己的大學。只要成績好可以選的還是很多的。那個男孩的父親是不明白學習的苦,認為別人可以考第一,為什么你就不可以?經常會有家長用這句話懟孩子吧,別人也不比你多眼睛多耳朵,為什么別人可以考第一?但是我想替所有的孩子懟回去,你又不比別人少耳朵少眼睛,為什么我們家這么窮?
被新聞誤導了很多年的家長,以為看到電視上那么多人可以考上清華北大,自己的孩子也是可以的,認為孩子只要是好好讀書,那就應該學習第一的。抱歉,第一只有一個,學習也真的不是堆時間就可以的。看看自己的孩子,別老看第一的,你這么看孩子,孩子也會這么看你。
家長你哪里來的那么多理由罵孩子
相信很多人從小都被父母罵過,但是夸獎對于我們來說實在太稀有了。我家就是這樣,我爹特別喜歡喝酒,喝了酒兩大愛好,一罵我,二罵我媽。所以我特別痛恨他喝酒,最可氣的是別人的小孩來了他喝了酒就會對別人嬉皮笑臉的,別人走了就還是找理由罵我。我最難忘一次是高二那年大年初二,我爹不知道在哪里喝了回來,開始罵我媽,我也沒敢說話,后來罵來罵去就罵到我身上了,真的是莫名其妙,高二我一年也就過年放半個月假,他還來罵我,我也不知道怎么辦,我哭著給他說我錯了(講真我真不知道哪里錯了),然后他還是繼續(xù)罵,我要瘋了,然后我就穿衣服假裝上廁所出來了。大年初二,在東北,晚上的風基本和刀差不多,我也沒錢打車,我就在想去哪里,然后想來想去就只有去我姥姥家了,路上我躲過了來找我的鄰居,走了幾公里到姥姥家,我姥說我不應該消失,我爹過來跟我說為什么我走了,我說大年初二你罵我我還聽著?他還說罵我都是對的。這真的是太奇葩的理論了,所以我想我大學一定要離家遠,特別遠,最后考到成都了,有點太遠了哈哈。
我覺得這是大部分父親和兒子的交流方式吧,但是我真的受不了,那還沒什么,最奇葩的是我今年都二十七八了,我爸前幾天喝酒喝多了還打電話罵我,讓我懟了,然后要和我斷絕父子關系,我只能說隨意…………有的人可能覺得家長就要讓著,但是莫名其妙罵我的消遣方式我真的不習慣,我媽說他郁悶,我大概算了下,他一輩子和那幾個親戚頂多因為一萬以內的錢而鬧矛盾了,也就因為那點事情和這個好和那個不好了,我真的膜拜。
孩子真不是撒氣筒,我覺得孩子是個儲蓄罐,你放里面是什么,最后收獲的還是什么。
家長是一種不會反思的動物
每年相信有太多孩子自殺的新聞向我們襲來,留守兒童,因為一些挫折的孩子。在我們看來那些事可能大點,但是真的可以過去,也沒啥,人生還是有很多事情可以做的。但是太多的人看了那些新聞,就當一則新聞呼嘯而過,也不會想想自己。中國是個父權思想挺嚴重的國家,認為孩子是自己的產物,也就是自己的財產,怎么處理那還不是自己的事情,基本認為打罵就是交流,不知道從哪一代孩子那傳出來棍棒底下出孝子,你聽過莊子他媽擼他還是孔子他媽擼他?歷史上哪個孝子是因為被家長打大的而名流千古的?
看了那些新聞,想想自己和孩子關系的處理。在孩子慢慢長大,家對于孩子只能是個依靠,一個情感支援,但是都沒有,孩子要家干什么?
鼓勵孩子真的死不了人
這新聞的小男孩的父親是不會鼓勵他的孩子的,他認為自己好好賺錢,孩子好好上學就是各司其職,孩子真的不是機器人,在好好學習的同時也需要來自家庭的鼓勵。讓孩子知道你是愛他的,不要太溺愛,但是一句也不夸那也太吝嗇了。想想自己在外面辛苦工作還要滿帶笑容,為什么對待自己的孩子卻不能開心一點呢?為什么?你自己知道累不開心,孩子就只能一直開心么?并不會,忘了自己青春期的時候么?
為人父母的,麻煩你鼓勵下自己的孩子好不好?
網上真沒有那么多不良信息
小男生一周就上幾分鐘的網我也是醉了,現在真的是改革開放很多年了,之前的世界是在汽車上,現在不好意思在互聯網上。有沒有人給那些家長普及下啊網上哪里來的那么多不良信息啊,我們想找都找不到的好么?我們的防火墻很好的好么?不讓小孩接觸網絡,基本等同于與世隔絕,想一鳴驚人,抱歉,太難了。所以麻煩科普的去給家長們科普下互聯網真的挺好的,不要以為我們國家掃黃打非辦是吃素的好么?
世界那么大你有太多沒有看到過的事情了
那小男孩留的信里寫到活著也沒什么意思,直接死了算了,反正家長嫌棄。多少孩子就是因為這樣想而了結了自己的生命。 我覺得青春期的孩子就是需要多點對于未來的了解。人在這個社會是有很多身份的,孩子只是你其中的一個身份,頂多五分之一,不能因為這五一之一的不爽而結束了生命。世界那么大,好玩的事情太多,好玩的地方也太多。麻煩有人去告訴下那些青春期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