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的時代,我們既身處物質(zhì)的豐饒平原,又身處精神的貧瘠荒原。越來越多人感覺自己的生命缺乏意義,試圖在空虛的迷霧中開辟一條心靈之路,卻猶如在黑暗中摸著石頭過河?于是人們或是中途放棄,在渾渾噩噩的生活中逃避征途的呼喚;或是誤入歧途,深陷自我分裂的危機。
原本,那些從古流傳至今的神話,用看似怪異荒誕的隱喻給我們一些啟發(fā)。然而,科學從不成熟宗教的壓制下逃離之后,卻矯枉過正完全否定了神話。
在科學的世界里,人類的精神似乎只是一種偶然現(xiàn)象。于是作為人的我們,陷入對死亡的焦慮,以及對未來的迷茫之中。我們過多關注物質(zhì),對我們的心靈所知甚少。于是榮格"背叛"了只關注人類頸椎以下部分的老師弗洛伊德,轉(zhuǎn)而探索人類潛意識深處,更為共通和神圣的集體潛意識;約瑟夫.坎貝爾向我們的祖先尋求神話的智慧,讓被遺忘的傳說以清晰的面目重現(xiàn)在我們眼前。
本文歸納了坎貝爾在《追隨直覺之路》中提及的一些理論。當然,經(jīng)過我個人加工過的總結(jié)永遠不能代替原作,而且我在此展現(xiàn)的只不過是九牛一毛而已。
神話是什么?它看似縹緲荒誕,卻是我們心靈的反映,是集體潛意識的化現(xiàn),是我們?nèi)松亟?jīng)旅程的隱喻,幫助我們實現(xiàn)對自身的超越,而絕非逃避現(xiàn)實的謊言。千百年來,我們的祖先努力地將"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道"以神話傳說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
而這許多的神,是我們?nèi)祟惸撤N特質(zhì)的形象化。當我們深知此點,向神敬拜祈求的時候,其實也就是在與我們的潛意識里的某個方面溝通,否則被壓抑的潛意識便會突圍,造成所謂的"中邪",也就是"神經(jīng)癥"。其實神就存在于我們的心靈,神和人不分你我,我們的潛意識蘊含著強大的力量。
然而,有時宗教走了一些彎路,把靈性的隱喻當成了現(xiàn)實,把心理上的象征符號具體化了。于是類似"上帝選民"的概念就產(chǎn)生了,不同信仰的人們彼此刀劍相向,有神論者和無神論者考證歷史,就"事實"展開爭論,卻不知道天國就在世間,并且接納每一個生靈。
趕緊把話題收回來。坎貝爾認為,神話有四種功能。
1.神秘性:面對存在的問題
我們生命的延續(xù),是建立在其他生靈死亡的基礎上的。對于這個殘酷的競爭問題,在不同民族中間大概有三種態(tài)度——
完全肯定,接納這個事實,承認這個系統(tǒng)合理,世界是善的,我們正身處天堂。
完全否定,認為世界是惡的,所以我們必須追求純真,不傷害一切生靈。連微生物也不行。
這個世界善惡并存,我們可以把惡轉(zhuǎn)化為善。
2.宇宙性:揭示宇宙運行的體系
由于現(xiàn)代科學已經(jīng)取代了神話解釋宇宙的功能,因此我不再贅述。
3.社會性:維護社會體制
古人認為,社會就是宇宙秩序在人世的體現(xiàn),所以人間的秩序要符合"天意"。但此種功能在當今也不能再發(fā)揮作用了,也不再贅述。
4.心理性:帶領個人通過生命階段
這是對于如今的我們最有啟示意義的一個作用。本文將詳講此點。
從少年到中年,人們進入自身的生命;從中年到老年,人們漸漸退出生命。人們跨越這兩個階段的人生難題,整合矛盾,最終達到心靈的圓滿,通往天人合一的境界。這是理想的生命進程,是一場英雄的旅程。
然而怎樣踏上心靈的旅途?首先我們需要認識我們自己。在談論"我"的時候,我也會提及各個生命階段中遇到的難題。
根據(jù)弗洛伊德的理論,人分為自我、本我、超我三個層面。
本我是我們低層級的本能,它有著內(nèi)向和外向兩種發(fā)展方向。外向型追求人際關系帶來的歡愉,而內(nèi)向型追求權(quán)力和成功,人們身上都或多或少同時有著這兩種特質(zhì)。
當本我朝著某個更加側(cè)重的方向發(fā)展,遇到現(xiàn)實不可改變的阻礙時,另一個方向就會趁機占據(jù)主導。比如中年時無法再追求飽和權(quán)力的父親,會把興趣轉(zhuǎn)向和少女發(fā)展不正常的關系上;面對隨著子女成長自己被疏遠事實的母親,會轉(zhuǎn)而追求權(quán)力展現(xiàn)驚人的控制欲。這就是人在中年到老年這個階段過度時面臨的危機。
自我是我們覺察到的自性。自性就是潛意識和顯意識的總和。然而,社會給我們強加的人格面具,又常會將自我與自性隔離開來。我們因而局限在自己的性別角色里,懷著不合理的期待,向異性投射自己心中完美的男性/女性原型,常常因失望而心碎。又不敢面對自身不被社會認可的陰影部分,壓抑不愿發(fā)揚的一部分自性,既扼殺了自己的潛能,也有讓性格對立面突圍的危險。這就是少年到中年階段面臨的成長危機。
超我常被誤讀成社會要求個人成為的模板。在一種思維里,自我等同于本我,應該予以摒棄,個人應該完全順從于所謂的"天道",也就是權(quán)威,成為社會秩序的一部分。另一種思維則強調(diào),自我應和人格面具分離,個人要區(qū)分好在生活和工作中各種角色,在對立面的整合中走向天地的"大我"。此時的"超我",是超越個體,彌漫于宇宙的宏大存在,即人類神性的部分。人在打破對立面的界限,整合自我之后便會放下"我執(zhí)",意識到自己如同分形一樣,是世界精神的一部分,進入到"無我"的狀態(tài),成為天道在人世的化現(xiàn)。此即老年人在死亡的黑暗之門前的升華。
那么如何突破這些每個人必經(jīng)的生命難題?神話為我們描繪了英雄之旅的藍圖。
聽到召喚,離開家鄉(xiāng)
一開始,英雄聽到召喚,找到自己為之熱忱的天命,然后離開家鄉(xiāng)開啟征程。然而我們?nèi)绾螖[脫窮極無聊的生活,找到點亮人生激情的"天命"?我們可以在神話的各種隱喻里找到屬于自己的神話,或者在回憶,在夢境中尋找觸動心靈的事物。也可以在無意中創(chuàng)造了現(xiàn)代神話的藝術作品中去尋找。總之,這一切的目的就是為了喚醒對某種敬畏之物的戰(zhàn)栗與狂熱,對神秘奧妙的覺察,找到貫穿于自己生命的象征。
經(jīng)歷磨難,超越閥限
有了這種"啟蒙"以后,英雄會經(jīng)歷諸多磨難,一次又一次突破自己的極限,開闊自己的視野,走過被壓抑的自性之荊棘,以開放的心靈認識到這個世界的對立與統(tǒng)一,從而整合自己的對立面,成為一個更完善的人。
男性原型與女性原型
男性內(nèi)心有女性的部分,女性內(nèi)心也有男性的部分,但人們常常把與自己性別角色對立的那些特質(zhì),投射到異性身上,以完美的標準苛求另一半,愛著這個幻想的理想異性,而不是另一半本身。英雄遇到理想的女性,經(jīng)歷一段感情之后,探究自己的心靈,就會意識到這點,以同情心將另一半看作和自己一樣不完美的人,真正愛上這個人本身。
了解并接納自己的陰影
英雄遇到對手,而對手其實就是英雄的對立面和黑暗面。他勇敢地和陰影戰(zhàn)斗,或是戰(zhàn)勝陰影,或是被陰影吞噬后得到重生。他最后會發(fā)現(xiàn),其實黑暗面也沒有那么可怕,甚至可能蘊含著他尚未開發(fā)的潛能。
突破局限
英雄會漸漸發(fā)現(xiàn),其實有些社會律法是有著時代局限性的,他們并非永恒而絕對。他會自己評判處理,活出真實的自我,而不是成為標準的木偶。
圣化升華,回歸生活
英雄在整合了自己的對立面,達到人生另一種境界以后,他會重新回歸家園,成為指引者,去幫助更多和他一樣曾在征途上迷茫無助的潛在英雄。此時的他是一座幫助更多人達到圓滿的橋梁,他不再局限于他自身,而成為某種更廣博的存在。
其實這個套路也可以放在文學和影視作品里。仔細想想,似乎所有的主角都經(jīng)歷過這樣的過程。神話并沒有消亡,它只是另一種形式存在于我們的生活中。
愿我們關注自己的心靈,回應夢想的呼喚,踏上英雄的征程,奮斗中完善自己,磨難中達成圓滿,最后達到非凡的境界,與潛意識埋藏的神性融合。